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马家店遗址:探寻中华文明的曙光

(2017-07-09 19:39:33)
标签:

文化

天津马家店遗址

王襄

甲骨文

穆森

分类: 文保生涯(探索文保路)

本文已载于《说不完道不尽的老红桥》(红桥政协文史委 编)          

          马家店遗址:探寻中华文明的曙光

                     文\穆森

                      马家店遗址:探寻中华文明的曙光

文字人类进入有历史记录的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文字当为甲骨文。史学大师王国维在《最近二三十年中中国新发见之学问》一文中曾云:“古今新学问起,大都由于新发现。”“自汉以来,中国学问上之最大发现有三:一为孔子壁中书;二为汲冢书;三则今之殷墟甲骨文字……”

长期以来,在中国甲骨学的研究史上,到底谁最早发现了甲骨文,一直众说纷纭北京王懿荣买药购得甲骨的故事已广为流传但与此同时或略早,王襄、孟定生在天津一处大车店里发现甲骨文的历史鲜为人知查阅《王襄著作选集》,从1919年至1961年,有6篇文章中记述了其确认、收藏殷墟甲骨文的时间、地点、人物和经过。由此,1899年农历10月,王襄、孟定生在天津老城西门外马家店内鉴定、购买殷墟甲骨的历史浮出水面。然其所述“马家店”到底在哪?红桥区相关史志曾认为是西马路马家店胡同。但经津门学界二十年余年的反复调查考证,最终否定了此说,重新认定为铃铛阁南小道子。

1986年12月,天津文史研究馆、天津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天津历史博物馆等单位联合举办纪念王襄诞辰110周年展览和座谈会。我国著名甲骨学家胡厚宣在致辞中说:“其实在罗(振玉)、王(国维)以前,最初辨识甲骨,并从事搜集甲骨的学者,还有王懿荣、孟广慧和王襄三人。但(王)懿荣、(孟)广慧都没留下这方面的著作。叙述最早,向山东估人搜购甲骨详情的只有王(襄)老一人。”

                        马家店遗址:探寻中华文明的曙光

翌年初春,王襄次子王翁如在接受红桥区文化馆馆长王锡荣的采访时回忆,儿时随父亲去过购买甲骨的马家店,该地毗邻韦陀庙,附近有破烂市,还有卖糖人和卖鸟的。长期从事红桥区房屋档案管理的王宗发听闻此线索后,根据民国时期旅店资料和房屋档案,认为南小道子“马蛐店”(即马家店)符合王襄描述及王翁如回忆之马家店。此后,王锡荣根据采访内容和推论撰写多篇短文在天津媒体上发表。

2005年12月,天津电视台邀请天津文史研究馆馆员张仲、王宗发到南小道子85号(故物场大街1号)现场拍摄“甲骨学与天津”专题片,张仲根据多方线索及王翁如生前口述内容,再次指认该处就是王襄所述“西门外马家店”。

2009年,铃铛阁地区面临拆迁改造,网友“卫德大院”(王志恒)看到天津市建筑遗产保护志愿者团队对铃铛阁地区进行调查的消息后,在网上重提马家店。6月,当时的团队成员王振良、张强到现场考察,并采访当地103岁老居民范贵林。6月30日,杜鱼(王振良)在《今晚经济周报·天津记忆》发表《马家店:最早的甲骨交易地》,对马家店历史沿革进行梳理,并从文献学和语音学方面进行考证。8月20日,市政协常委陈雍和市政协委员王学书递交“天津市政协第十二届二次会议1103号提案”,呼吁有关部门尽快对马家店遗址予以认定、保护,建议筹建“王襄发现甲骨文纪念馆”。

同年10月1日,《文物认定管理暂行办法》正式实施,我与张强联名提交《关于将“马家店遗址” 认定为不可移动文物的申请书》。国家文物局顾问、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谢辰生得知消息后,致电天津市文物局有关领导,表达了对马家店遗址保护的关注。12月18日,天津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天津市文史研究馆联合举办“纪念王襄发现甲骨文110周年暨马家店遗址保护座谈会”,市政协副主席俞海潮出席座谈会并就遗址保护发表讲话。22日,两部门又联合提交《关于筹建王襄发现甲骨文纪念馆的建议》,并组成“王襄与甲骨学课题组”展开专题调研。

2010年2月,“课题组”完成《马家店遗址调查报告》。报告指出,现天津市红桥区故物场大街1号(包括南小道子85号)即王襄所述“西门外马家店”,是1899年王襄鉴定、购买殷墟甲骨文的地方。从晚清的马家店,到抗战后的胜利旅馆,再到解放后的民利旅馆,延至现今的居民住房,该建筑的历史沿革清楚。

2月25日,我又与“课题组”赴北京召开“马家店遗址保护座谈”。谢辰生先生领衔,北京大学教授、国家文物委员会委员宿白、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原考古研究所所长徐苹芳、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原故宫博物院院长张忠培、国家文物局考古专家组组长、原国家文物局副局长黄景略一致签署意见,认定马家店遗址:“是1899年王襄、孟定生鉴定、购买殷墟甲骨文的地方,是中国甲骨文发现、辨识的重要遗址。”随即,国家文物局根据专家论证意见书下达文件,要求天津市文物局对马家店遗址进行认定。

全国政协委员、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向全国政协第十三届三次会议提交“加强天津马家店遗址调查保护工作的提案”。他建议,天津市有关部门应结合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并依据《文物认定管理暂行办法》,及时将马家店遗址认定为不可移动文物,切实加强马家店遗址的保护工作。进一步组织有关方面加强对马家店遗址的调查、研究和考证工作,展示马家店遗址在甲骨文发现、研究史中的重要地位,充分发挥马家店遗址在甲骨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为全面梳理百年历史及马家店重新认证过程,天津文史研究馆馆刊《天津文史》(2010年12月,总第44期)推出“王襄与甲骨文专辑”。作为亲历者,我应邀撰写《马家店遗址大事记》,收录其中。

如今,“马家店遗址”已被列入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百年历史重新被发现,最早的汉字形式甲骨文原来是在红桥被最早辨识的。探寻中华文明的这缕曙光,从红桥上空升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