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们是“遗产大国”吗?

(2015-07-10 21:05:55)
标签:

文化

遗产大国

文物保护

申遗热

穆森

分类: 文保生涯(探索文保路)

      我们是“遗产大国”吗?

                 /穆森                        

我们是“遗产大国”吗?  

本月8日,第39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在德国波恩闭幕。在本次大会上,中国土司遗址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至此,我们的世界遗产总数已达到48项,继续稳居世界第二位。面对国内不断攀高的申遗热,我们的确有必要冷静思考一个问题——中国是“遗产大国”吗?

许倬云先生在新著《说中国:一个不断变化的复杂共同体》中写道:“在人类历史上,中国这个个案,确实是相当特殊。欧洲有过希腊、罗马、教廷这几个大型的共同体,中东也有过伊斯兰的共同体,南亚有过印度共同体。但是,中国这个共同体,其延续之长久,而且一直有一个相当坚实的核心,在同一地区继长增高,其内容却不断地变化,不断地调适;凡此,都是上述另外那几个共同体不能同日而语的。”中国的历史文化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绵延不断的传承发展,其所缔造出的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人类文明的瑰宝。”(《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 国发〔200542号)

然而,真正的“遗产大国”应不仅于此。除了得天独厚的硬件,作为软件的保护和管理水平同样是不可忽视的。遗憾的是,我们当前的硬伤便在软件上。当前中国文化遗产的破坏和流失情况都是十分严峻的。在经济大潮中,4万多处不可移动文物永远消失了,其中半数以上是由于各类建设行为被毁。盗墓猖獗,可移动文物的走私几乎每天都在进行着。201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文物保护法》执法检查组在报告中称:“文物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亟待依法加以解决的问题:文物工作在有些地方未受到应有重视,许多文物得不到及时抢救和有效保护;城市建设和旅游发展过程中破坏文物的现象时有发生,盗掘古墓葬、盗窃馆藏文物、走私文物等违法犯罪行为屡禁不止,文物安全形势仍然相当严峻;文物流通领域比较混乱,需要加强管理;一些地方存在着‘重利用、轻保护’,‘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等现象。”

由此可见,今日中国的文化遗产尚处于岌岌可危状态,是缺乏尊严的。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不禁想起,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通过了一系列关于环保的硬举措,如督查、离任审计、追责,切中要害,表明决心!反观文保,虽然重视在加强,但缺的正是环保式的落实和硬举措。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有些还能进行高代价修复。但文物一旦消失,则回天乏术,历史遗恨!

我们距离真正的“遗产大国”,仍需承担更大的责任,拿出更大决心!

 

                                2015710日随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