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桥区政府、区政协联合召开“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提案办理协商会”

标签:
文化红桥区政协历史文化资源运河 |
分类: 文保生涯(探索文保路) |
草堂按语:3月26日上午应邀到红桥政府参加“关于挖掘利用历史文化资源提案办理协商会”。我向蔡云鹏区长建议,红桥应大力发展运河文化,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珍视资源,把生态和文化遗产保护与改善民生相统筹,整体规划。避免动辄大项目,力求做精做细。应从三岔河口和西沽整体保护和利用为切入点,带动区域发展。协商会特邀《人民政协报》天津记者站、天津滨海广播“政协民心桥”参加报道。
作为天津市六个中心市区之一,红桥区历史文化底蕴丰厚。历史上,子牙河、南运河、北运河都在三岔河口处汇流入海河,形成独特的地势。红桥区是天津商业、工业和教育的发祥地。天津最早的商业街——估衣街、著名的“津菜”以及“津门三绝”中的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都诞生于此。红桥区又是我国华北民族工业的发祥地,以机械铸造工业为标志,从红桥区三条石崛起,创造了精湛的技术,培养了大批技术工人,影响广泛。
然而,很长一段时间红桥区的这些历史文化资源并没有得到充分挖掘。对此,在专题协商座谈会上,红桥区政协委员、天津博物馆原党委书记、研究员陈克认为,纵观国内外的经验与现实,并不是所有历史文化资源都能形成文化产业产品和品牌,必须经过全面深入的挖掘比较分析,才能筛选出最有价值的东西,形成能够转换成文化产品的资源。
在协商座谈会上,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年度杰出人物、特邀专家穆森建议,政府应该统筹思考,整体规划,用运河文化这条项链,串起西沽、三岔河口等散落历史文化遗存。
红桥区政协委员、天津舞台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张金玉建议,在三岔河口建立外形象征三条石的三座新经济大厦,定位发展创意产业和智能经济等。让三条石成为历史文化印记,同时也成为红桥的新地标之一。今后,游客每到三岔河口都会感受到三条石的独特意境。
在专题协商座谈会上,红桥区区长蔡云鹏表示,委员们的意见建议分析深刻,建议得当,体现了委员较高的参政议政水平,对我区发展文化旅游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我们将认真吸纳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的建议,加强顶层设计,将红桥底蕴深厚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真诚感谢各位委员对我区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关注和政府工作的大力支持,希望今后大家一如继往地为红桥区发展出谋献策。他还就委员的建言献策转化为文化建设的实际成果提出了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