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老穆草堂
老穆草堂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6,144
  • 关注人气:52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天津不能没有“水西文化”

(2014-02-25 17:13:30)
标签:

文化

水西庄

韩吉辰

红楼梦

周汝昌

分类: 天津记忆(城市人文行)
本文是为《红楼寻梦—水西庄》(清华大学出版社)一书所写的序言

                  天津不能没有“水西文化”

 天津不能没有“水西文化”

韩吉辰先生的《红楼寻梦——水西庄》马上就要和读者见面了,我的心却久久不能平静。有欣慰,有感慨,有遗憾,亦有期许……

“天津水西庄,天下传遗风。前辈繁华事,后人想象中。”这是金庸先生来津寻访水西庄时,留下的一首诗。是啊,站在今日的运河畔,很难想象昔日天津的风华。又有谁人知,天津也曾遍地园林,诗酒传奇,名篇佳话。

天津不是文化沙漠!在万余年的人文史,千余年的城市史,近百年的近代史中,水西庄这座园林实体所占据的时空并不算长。“沧海一声笑 滔滔两岸潮。”天津之所以出现了一座水西庄,并且绵延相传,被公认为津门文脉之宗,是有着深厚的历史原因的。水西庄的兴建和全盛时期,正是天津政治、经济、文化等的诸多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的成熟期。此时,天津盐漕文化的一种成熟形态出现了——园林。先后有问津园、香林苑、帆斋、老夫村、水西庄、杞园、寓游园、沽水草堂、柳墅行宫等,形式各样,风格各异的私家、皇家园林依河而建,逢盛世则兴。商业型开放、包容、非官本位的(日后发展成了亲民)天津文化潜移默化的形成了。

在这些园林中,无论是建筑规模和艺术造诣,抑或对当世及后世所发挥的影响力,无一能出水西庄之右者。究其原因,应是开放包容的天津文化催生了水西庄,水西庄又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展现传承着津门文化之故。一座园林的生命是有限的,一座城市的文化传承当是永续的。水西庄之后的历代津门文坛领袖,如梅成栋、严修、严智怡无不以弘扬水西遗风,传承水西精神为己任,先后出现了梅花诗社、城南诗社、水西庄遗址保管委员会等“水西继往者”。

韩吉辰先生系统研究水西庄二十余年,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受得了奚落,成绩斐然,终于踏平坎坷成大道!2011年中秋,我与韩先生及友人赵永强最后一次登门拜访周汝昌老。我们在一起畅谈着天津水西文化研究、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津门往事等。谈到动情处,老先生一再叮咛我:天津的文化保护和传承一定要充分重视起来,不能放在可有可无的位置上。我已垂暮之年,耳聋目盲,但对家乡文化的眷念,仍怀赤子之心。责任重大,不敢懈怠呀!”“作为一个天津人,我斗胆建议,应该把文化气氛进一步宣扬起来……一个世界知名的天津市,过去不要讲,今天的你看看那个形势,世界皆知。主要看什么呢?要看看天津文化方方面面的面貌、气氛。我盼望天津所有的同志想想这个问题。

如今汝昌老已逝,但那颗“赤子之心”依然在鼓舞着每一位津门学人,责任重大,岂敢懈怠!2012年,清华大学出版社慧眼识珠,徐颖、秦裕两位编辑老师先后与我联系,一起策划了这部《红楼寻梦——水西庄》。我想,这仅仅是一个新的开端,研究、传承和保护水西文化永远在路上。希望更多的有志者参与进来,惠及社会力量,收集水西文物,研究水西文化,倡导文化互助,让文化遗产温暖人心!

                              

                穆森  甲午年正月

                                            于津门清真水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