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正在做的回顾已经做的
(2013-11-09 20:20:47)
标签:
文化文物保护穆森讲座天津模式 |
分类: 文保生涯(探索文保路) |
投身文化遗产保护事业这十余年来,时间不是自己的,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尤其是这两年,感觉时间过得飞快,很多人和事转瞬间变成了历史。必须放慢速度,静下来思考,做些回顾和总结了。所以,今年无论是搞讲座,还是录节目、写文章和开会,我总愿意多谈些过往之事。这样做,可以把正在做的,和已经做的相结合,边干边记录,边回忆边整理。最近,给检察院和天大、南开、师大等高校搞的几次讲座,都是以此为题,侧重于讲常识、历史和事例。目前看,效果和反映尚可。在博客上留个记录,希望可以给更多同好以启迪。
时间:2013-10-10 作者:天津市人民检察院 新闻来源:检察文化建设网
日前,天津市北辰区人民检察院邀请文保专家穆森先生,为全院干警讲授主题为“了解天津历史,建设美丽天津”——解读文化遗产知识讲座。
穆森老师分别从文化遗产的概念、通过文化遗产解读天津历史、美丽北辰离不开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正在呼救、法佑文物等五个方面,结合天津文化名人、历史典故,向全体干警全方位的展示了天津的文化内涵和底蕴,并呼吁检察机关立足工作职能,进一步加强对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为建设美丽天津、美丽北辰做出贡献。
讲座通俗易懂、诙谐幽默,知识含量丰富,对该院干警尤其是外地干警全面了解天津以及北辰历史文化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受到干警们的欢迎。
南开新闻网讯(学生记者李悦摄影报道)经济的飞速发展带来了城市面貌的日新月异,现代化的大都市成了我们一代代城市建设者奋斗的目标。但是现代化城市建设的同时,见证历史的文化遗产又是命运几何呢?
2013年11月3日晚,“天津文保十年录——探索城市发展中历史建筑保护之路”主题讲座在范孙楼举行。本次讲座邀请到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年度杰出人物、天津市建筑遗产保护志愿者团队创建人穆森作为主讲嘉宾。
穆森先生结合自身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的经验,用一个又一个故事向大家讲述了1999年至2009年十年间天津在城市发展中的历史建筑保护之路。
“1999年保护估衣街是天津公众参与文保的首次文化自觉,以冯骥才先生为首一辈杰出文物保护先驱虽然最终未能力挽狂澜,但是当时‘原著民’向建设部门的据理力争却唤起了公民对文物保护模糊的认知。”
估衣街只是天津近十年建设以来较古城原貌有较大变化的缩影。“有多少城市可以重来?天津原有三座城,不止是近代百年看天津。”穆森先生在讲述完天津古城区建设之后转向近代建筑。
五大道是2005年各位古建筑保护工作者在与掘土机争分夺秒中得以大部分地保护,“在城市建设中,我们遭遇了冲突也碰见了挫折。”穆森先生说道,“从2009年起,国家相关法律给文物保护一个相对明确的方向,市政府也在积极地进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这是最可喜之处。”
“与其坐而论道,不如奋身而起。”这是讲座中穆森先生一直强调的一句话,“大家真的参与进来,文化遗产和文物保护事业才会更加蓬勃发展。”
本次讲座是本学期南开大学文博考古爱好者协会主办的第三次活动,据社团负责人张桂荣介绍,希望通过穆森先生对于这10多年来文保工作的介绍让大家对天津的文物建筑保护工作更加了解,对于一个城市的历史更加重视,“让天津在留住城市记忆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南开大学报学生记者团)
注:《天津文保十年录》是我2009年在《中国文物报》上发表的一篇同名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