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接到外地一位读者的来稿,题目是《站起来吧,跪着的人》。稿中谈了对于某些领导人并非由于外事和国事活动出行那种军警林立,繁华街道人车不准通行时的见闻和感想。文章还引用了《神圣家族》中引用的那句“大伟人们之所以看起来伟大,只是因为我们自己在跪着”的话,呼吁“跪着的人”少一点“奴性”,“站起来吧”。置稿沉思,却不能不有所感触。
古代帝王出行,需要警跸。左右侍卫为警,止行清道为跸,侍卫簇拥,行人绝迹,才显出他的威风。不过实际是并不很严格的,秦始皇出行时,刘邦、项羽不是躲在人丛中观看,还发表了“大丈夫当如此矣”和“可取而代之”之类的议论吗?大抵封建制度愈严密,官与民之间的距离也愈远,而警跸清道,始成为一种法规了。甚至一个什么官儿出行,都要坐着绿呢大轿,鸣锣喝道,高举肃静回避之牌。记得我幼年在苏州的时候,就看到许多过去仕宦之家,他们的轿厅中都有这样的回避牌。
这自然是封建的残余,受过几十年社会主义教育的人,都不难明白。但世界上问题的复杂也在这里,理论上懂的东西往往与实践脱节,尽管大家都有这样的认识,却未必大家都能身体力行。直到今天,这种封建意识的流毒依然出现在现代化的大城市中,不是非常奇怪的吗?
当然,我相信我们的领导同志不会为了自己的通过而禁止别人走路。这些大都出于制度的弊端和下级的布置。有些做保卫工作的同志为了领导的安全,不能不采取这样的措施。但如果把动机和效果对照一下,尽管有这样那样好的动机,得到的却是非常不好的效果。这是因为,第一,你把领导同志同人民群众隔离开来了;第二,你把人民群众统统当作阶级敌人了。有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官员,可以随便同人民拉拉家常,甚至坐在一张桌子上吃顿点心,难道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同志,反而非要把人民拒于禁戒线之外不可吗?有几个镜头大家都该记得:大学学生们掮着“小平您好”的标语走过天安门的时候;耀邦同志在云南同少数民族人民用一双筷子吃饭,在内蒙古同当地人民一起拉四胡的时候……群情沸腾,心神交驰,由衷地表达了对领导同志的信任和爱戴,我们的领导同志生活在人民群众之中。当然,外事、国事活动为了准时进行,使用开道警车;或者领导同志外出注意安全,加强保卫,都很必要。可是怎么样保卫呢?恐怕也要有点社会主义的学问。我们有的同志却总想到戒备森严,甚至连小汽车上那个窗帘,报纸上喊了很久,有些人依旧不愿意拿下来。这是怕人民群众看见你呢?还是你怕看见人民群众?为什么不想想“小平您好”这四个字所起的作用,所表达的人民群众那种亲切的心意?
用《神圣家族》中引用的话来说有些人“跪着”,当然比喻不伦,我们是不会有人再想“跪着”的,但有些习惯势力总是非常顽强。反对封建的人,有时落入封建的网中也不自觉。要身教言教,使封建绝迹,自然郁郁乎难矣。所以,在端正党风的今天,反封建不仅仍然是一个眼前实践的课题,看来还是一个改革的课题和长远的课题。
原载于《人民日报》(1986年3月11日)第8版专栏:纵横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