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愧于时代的艺人——从刘德华再夺金马影帝谈起

标签:
娱乐金马奖影帝刘德华娱乐文化 |
分类: 艺海拾遗(戏剧影视谈) |
今年4月,在北京工体观看刘德华演唱会时,就在思考——这30年是中国历史转折期,两岸三地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巨变。改革开放的全面推进,为香港娱乐业的全盛期提供了强大的市场资源。刘德华显然是幸运的,因为他生逢盛世,得天独厚,出道就可以面向十几亿华人市场。这就是传播的广度,娱乐文化的生命力。
刘德华紧紧把握住了时代的机遇,紧紧抓住了这十几亿受众的心(他是少数没有觊觎国际市场的香港巨星,应正是出于他清醒的认识)。更重要的是,通过30年的耕耘,使他在影响的层面上越来越向深度开掘,自然也就超越了单纯的娱乐,从而形成一种具有强大凝聚力和韧性的文化符号。这就是刘德华与其他同时代艺人的本质区别,和他能长盛不衰的深层次原因。
回首这30年,我们不难发现,娱乐文化对70后、80后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甚至已植入他们的人生价值观。更不能忽略,这些70后和80后,恰恰是当前社会的主流。所以,在考察刘德华对70后、80后的影响广度和深度的同时,不难发现他对当今中国社会影响的广度和深度,二者虽然不能完全等同,但亦十分具有参考价值。
艺人是娱乐文化的代言者,他们对外施加影响不外乎有两个渠道,一是艺术作品,一是明星制度(好莱坞的产物)。刘德华的成功靠的是什么?主要是艺术作品,辅之于明星制度的推手,但越到后期,艺术作品越占主导地位。我们要考察和分析的,也正是这些艺术作品。
娱乐文化本质上属于通俗文化门类,其横向的影响力甚至会超过精英文化,但从纵向看则会呈现逐渐衰退趋势。刘德华可能会成为一个特例。70后、80后的成长是伴随着娱乐文化大潮(正面的和负面的并存),而且对娱乐文化的追捧程度是空前绝后的。早在香港电影还没有同步在大陆上映时,录像带和磁带就已带来了香港娱乐的声像。电影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思想感情,歌曲所承载的情感和所蕴含的岁月留痕,都是70后、80后青春岁月中挥之不去的记忆。乃至于骨子里很多英雄情结和对感情的认知,都很难摆脱港片情结。刘德华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是覆盖港片类型最多的,70后、80后在自己人生的轨迹中无形中有模仿港片人物的痕迹。虽然这种模仿随着步入社会,逐渐成熟而不得不隐藏起来,但不能忽略的是,这里的积极影响,如勇于担当、奋斗、去恶扬善和对情感的捍卫等等,是时代的产物,更是影响时代的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