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仰止
标签:
文化天津记忆李世瑜瞻望穿月斋社会历史学 |
分类: 文保生涯(探索文保路) |
见《天津记忆·瞻望穿月斋——李世瑜社会历史学学术讨论会纪念集》(第67期),为该集“前言”。 2010年12月5日印行
今年六月,在天津市文史研究馆举办了“李世瑜的社会历史学学术讨论会”。会议由三家联合主办,分别是天津市文史研究馆、天津市建筑遗产保护志愿者团队和天津市言语学会。桃李无言,下自成蹊。先生的学术成就及贡献,在这次会议上,得到了政府机关、民间团队、学术团体高度赞誉。
会议前,我们编辑印行了《天津记忆·穿月斋社会历史学辑稿》。全集除弁言、后记外,选录先生的社会历史学文稿七篇,其中正文五篇,附文两篇,并附录《李世瑜先生著述图目》。正文中,《社会历史学之理论与实践讲稿》,可谓辑稿之理论纲领。其他四篇,则是社会历史学的民间宗教、宝卷、天津古海岸、天津方言等领域的具体实践,也是先生主要学术成就之所在。
会后,我们决定再编辑一本《天津记忆》,收录与会学者提交会议的论文、发言稿及媒体的一些报道,并附会议综述一篇。这是一本薄薄的小册子,与先生学术贡献比起来,简直不足言道。先生的为人和治学贵在真,所以我们在编辑这本小册子时,也在时时告诫自己要用最真诚的态度,通过真实地记录,体现出先生的这种率真。
2009年3月13日,李世瑜先生受聘为团队顾问。我们能为先生做点什么,本身是十分荣幸的,然而谁能想到,作为一代宗师的先生居然对此常常表现出一种几近孩童般的“受宠若惊”。从筹备学术讨论会至今,先生一直想要为我们做点什么。在得知,团队日常工作的全部花销,完全由几个人承担时,先生甚至要为我们捐款。在我坚辞不受后,先生那种若有所失的真诚,至今仍深深的温暖激励着我。
作为晚生后辈,为这本《天津记忆》写序言是十分惶恐的。先生是一座丰碑,无论从哪个角度,我都没有资格更不敢对先生的学问进行任何评价。高山仰止,我要表达是就是一种单纯的敬慕之情。如果感谢,首先要感谢先生对我们的信任和奖掖,感谢天津市文史研究馆和天津市语言学会的鼎力支持,还有振良兄为编辑工作所付出的努力。
最后,我代表团队真诚的祝愿先生健康长寿,期待先生九旬寿诞上,我们能交出新的答卷。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