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文化报》 天津卫故城还能剩多少

(2010-01-20 19:59:33)
标签:

文化

中国文化报

天津卫故城

文物保护

志愿者

文物认定

历史文化名城日

分类: 文保生涯(探索文保路)

                               天津卫故城还能剩多少

                《中国文化报》 <wbr>天津卫故城还能剩多少

   编者按:近几年,为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地铁工程渐成城市市政建设的热点,但由此引发了错综复杂的城市遗产保护问题。本期刊登的两篇文章,涉及两个城市:由武汉地铁建设引发的江汉路、交通路保护问题长达一年之久,最终,江汉路将拆掉半拉,而交通路被全部拆掉;天津地铁将对天津老城遗存产生巨大影响。城市市政建设与城市遗产保护,谁该为谁让路,是博弈还是双赢,本报将持续关注这一话题。


    最近,天津市遗产保护志愿者老穆最头疼的一件事就是,天津地铁4号线工程将在春节后破土动工,而这对于天津卫故城遗址将影响巨大。

    作为1986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天津“是我国北方重要的港口贸易城市、交通枢纽。从金、元时起,由于漕运兴盛促进商业繁荣而发展起来。明代在此设卫建城,进一步奠定了古城的基础。”据《天津通志》记载,明永乐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1404年12月23日),皇帝下令在天津设天津卫、天津左卫、天津右卫,统称三卫。驻军1.6万余人,以拱卫将建立的京师和维持当地的安全,同时命工部在此“筑城浚池”。清雍正三年(1725年),天津撤卫为州,随后又升天津州为直隶州。雍正九年(1731年),升直隶州为天津府,另设天津县。咸丰十年(1860年),中英、中法《北京条约》签订,天津被迫开埠,陆续有九国列强在海河两岸设租界,天津城逃过侵扰。光绪二十六年六月十八日(1900年7月14日),八国联军攻陷天津城。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天津城墙被强令拆除。

    出自《津门保甲图》的一幅画《清代天津卫故城》是最早描绘天津卫的画图,图上清晰地描绘了老城样貌,老城有四道城墙,有东西南北四座城门,四条街道贯穿老城。600多年过去了,天津卫城格局完全没有变化,东、西、南、北四条马路就是原来城墙所在,城内的四条街道仍在原来位置。

    老天津卫就快不存在了

    据天津市文物局文保处杨处长介绍,2000年以前,天津卫故城各种遗存都比较多,但现在,老城的格局已经不存在了。“说实话,这事儿是一道伤口。”2003年,天津老城厢整体拆迁,故城几乎被夷为平地。据老穆所在的天津市建筑遗产保护志愿者团队的初步统计,自1993年天津内环线西马路拓宽工程拆迁启动至今,老城厢内已被拆除的历史建筑数以百计。其中72处较高历史价值的建筑,基本上都是在2003年前后被整体拆除的,包括名人故居35处、官府衙门6处、庙庵遗址4处、商业遗迹17处、革命遗迹3处、娱乐场所2处、会馆1处、教育机构4处。亦不乏像天津县署旧址、城隍庙、正兴德茶庄、姚家大院 、华世奎故居、王襄旧居这样的重要不可移动文物。

    面对如此惨痛的损失,冯骥才等天津本土知识分子曾大声疾呼,并发动了一场全民保护老城的抢救记录活动。7年后,冯骥才提起这一段仍然很激动,“当时我受邀请去法国访问,临走之前参加一个会,副市长说要保护这条街,我放心地走了。可回来之后这条街全拆了,当时我站在这条街的废墟上痛心的哭了。那个时候的抢救和保护就有点儿像唐吉珂德和风车打斗,是非常困难的。从此,我从文物保护走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已故的天津民俗学者张仲先生也在老城的残骸上失声痛哭。文物专家谢辰生先生亦曾直言:“天津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主要是包括两部分:一是老城,二是租界。近些年来所谓老城区的大胡同、官银号以及城里八大家的一些大院已基本拆光,甚至金刚桥也被拆掉。老天津卫就快不存在了!”

    2004年12月23日,天津建卫600周年,老城沦为新的鼓楼商业街。2008年7月1日,《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正式实施。2010年年初,天津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正在进行中,天津市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实地考察工作已经结束。此时,围绕天津卫故城的大规模城市建设仍在继续。

    老城命运难料

    天津老城是否还存在呢?尽管天津卫故城城墙遗址被列入天津“三普”新发现,但早在全国第二次文物普查(1981年至1985年)出版的《中国文物地图集·天津分册》中就有明确记载,“天津金称直沽寨,元称海津镇。据《重修天津三官庙碑》载:明‘成祖文皇帝入靖内难,圣驾尝由此济渡沧州,因赐名曰天津’。明永乐二年(1404年)设卫筑城,初为夯筑土垣。弘治六年七年间重修,秋以砖石。城池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1570米,南北宽900米,面积l.55平方公里。俗称‘算盘城’。四面设门,皆有门楼,名日‘镇东’、‘定南’、‘安西’、‘拱北’。城中心十字街口建鼓楼,楼台下四面辟拱券门道,上筑歇山顶楼阁,有天津名士梅宝璐题楹联:‘高敞快登临,看七十二沽往来帆影。繁华谁唤醒,听一百八十柠早晚钟声’,为天津‘三宗宝’之一。城垣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之役后被强迫拆毁,改筑环行马路,墙基残存于地面以下。”

    对于“老城格局已经不存在”的说法,天津的文保志愿者们坚信“天津卫故城的整体格局目前还在,东西南北四条马路原为城墙,其合围地区就是605岁的天津老城”。而据统计,天津老城厢内保存至今的1949年前建筑遗存尚存近20处。他们分别是明代建筑文庙、经司历衙署遗址、涌泉寺遗址、天津卫故城城墙基址;清代建筑金声茶园、广东会馆、中营小学、问津书院、华家大院古、天津基督教会仓门口教堂;民国建筑崇化学会、蓝卐字会大殿、沈家栅栏卞家大院局部、天津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徐朴庵故居、孙世泽旧居、祁家大院等。这里既有文物保护单位和不可移动文物,也有毫无身份的“幸存者”。正是凭着“残存于地面以下的墙基”和这近20处遗存,天津卫城的规模和功能仍能依稀可见。

    但眼下,天津正在大兴土木的地铁工程似乎已经威胁到了这些所剩无几的遗存。根据《天津地铁总体规划》中对4号线的说明:该线主要途经北仓居住区、白庙、天泰路、中山路及东北角、东南角、和平路、六纬路、津塘路、张贵庄等。其中东北角和东南角正是老城遗址范围。另据天津《城市快报》2009年12月的报道,大胡同要建金钟桥人防工程。这项号称全国最大的人防工程坐落于红桥区大胡同商业中心地区,由北马路、北门外大街、南运河南路和金钟桥大街围合成“口”字形地下工程,全长1.65公里,总规模12.7万平方米,由香港人和集团投资11亿元人民币建设。金钟桥人防工程为地下二层、局部三层结构,每层6万平方米。四条街道,地下设3000余个摊位,与大胡同小百货批发市场相配合,同样设计为以小百货批发为主的经营业态。预计年营业额20亿元。战时可做战略物资库,同时为人员提供掩蔽场所,可掩蔽3.9 万人。“我们在4个路口均设计了地下通道,这样可以缓解平日行人过往的拥堵问题。此外,北马路地下设计了地铁站,地铁4号线将从这里通过,市民可乘坐地铁4号线直达天津西站。这项工程还设计了残疾人垂直电梯4部,方便残疾人购物,同时设置了楼梯出口76个。”该市人防建筑科研设计院院长孔卫建介绍,“北门外大街区段将建设1.7万平方米的车库,可停放机动车400辆。由于平时有经营摊位,所以这里也会储备一些日常生活用品,可以在战时发挥更大作用。”据此,老穆判断,地铁4号线与人防工程正是在天津卫故城遗址上进行的。南马路、西马路由于地铁1号线、2号线的修建已经使老城基础基本无存。地铁4号线的规划又将北马路、东马路纳入其中。

    605岁的天津老城将再度破土动工,2010年,老城的命运会怎样?

    根据《文物认定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天津市建筑遗产保护志愿者团队已经向天津市文物局递交将“天津卫故城遗址”列为天津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申请。志愿者呼吁,希望老城能纳入天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中,正式被作为历史文化街区加以保护,并将天津卫故城的诞生日(12月23日)定为“天津历史文化名城日”。谢辰生在电话中向记者表示:老天津卫就剩这么点儿东西了,已到了不得不保之时。

    夕阳中,藏在现代都市建筑中的天津老城遗存,有种沧桑的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