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少林寺复建中的冲突

(2009-07-15 23:41:10)
标签:

文化

历史

天津记忆

文物保护

蓟县

分类: 文保生涯(探索文保路)

                                北少林寺复建中的冲突
                           老穆

                      北少林寺复建中的冲突

   “位于天津蓟县的北少林寺遗址,即将从沉睡中被唤醒。据报道,目前平整土地等前期工程已经拉开序幕。” 从今年4月起,一则有关北少林寺复建在即的新闻被国内各大媒体争相转载,一度引起了广泛关注。

  与此同时,复建引发了一系列矛盾冲突。其争论的核心依旧是:文物保护与经济行为如何协调发展、遗址保护与文化旅游开发能否共存的“老生常谈”。

  “北少林”的前生今世

  天津市蓟县北少林寺,是国内唯一以“北少林寺”冠名的少林寺。据《中国文物地图集·天津分册》记载:“少林寺始建年代不详,原名‘法兴寺’;至元时改名栖云观,延祐五年(公元1318年)嵩山雪廷福裕禅师改名少林寺,又称北少林。”

  元、明、清三朝皆定都于北京,“北少林”自建寺以来,依靠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兴盛一时。尤其到了清代,皇帝朝拜东陵,必经北少林寺所在的蓟县盘山,遂在寺下建起行宫——静寄山庄。由此,“北少林”留下两次迎来康熙皇帝、31次迎来乾隆皇帝的骄人纪录。然而,就是这么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寺院,抗日战争时期,却毁于日本侵略者的一把大火。

  今天的北少林寺遗址,位于蓟县盘山东南山麓官庄镇北少林村附近的一片开阔地界。据《中国文物地图集·天津分册》记载,北少林寺“尚存高大的石砌坝台基址,面积1.5万平方米,台前有12级台阶。大殿位于坝台北部,条石基础尚存,坐北朝南。殿前有残碑7通,均残,其中一残碑为《盘山志》收录的《柯潛宝峰德聚禅师行实碑记》碑,残存122字,明成化八年(公元1472年)立,记德聚禅师生平。”“东有乾隆御制诗摩崖石刻2处。公元1752年刻,位于少林寺东约80米处的山道旁崖石上,五言、七言各一首,御笔行书,描述少林寺景观。”少林寺建筑包括寺、塔两部。寺已毁,塔尚存。塔“原位于寺内,元时被道士破坏,明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重建时移至寺东,清顺治九年(公元1652年)竣工。石砌基座,塔身砖砌,八角十三层密檐式,高26米,须弥座上承托塔身。门洞上方嵌‘多宝佛塔’石匾,南面辟门,内设佛龛,东西北三面砖雕假门,其余四面雕隔扇窗。第一层檐下砖雕斗拱,每面两朵,檐上铺瓦件小兽。密檐之间4个正面设门窗。”

  复建不是遗址博物馆工程

  据相关人士透露,目前“北少林”复建选址,涉及3处重要的不可移动文物,它们分别是:天津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多宝佛塔、蓟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北少林寺遗址和尚未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少林寺乾隆御制诗石刻。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十七条规定“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内不得进行其他建设工程或者爆破、钻探、挖掘等作业。但是,因特殊情况需要在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内进行其他建设工程或者爆破、钻探、挖掘等作业的,必须保证文物保护单位的安全,并经核定公布该文物保护单位的人民政府批准,在批准前应当征得上一级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同意”。但值得关注的是,复建工程已对北少林寺遗址造成一定破坏,多处遗址被擅自挖掘。

  对于北少林寺的复建,很多专家表示积极支持。然而有专家认为,复建工程必须明确一点,北少林寺复建不是遗址博物馆工程,在工程选址上应对已是文物保护单位的遗址采取隔离、避让等保护措施,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二十条的规定:“建设工程选址,应当尽可能避开不可移动文物;因特殊情况不能避开的,对文物保护单位应当尽可能实施原址保护。” 涉及文物的地方,一定要尊重“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北少林”复建面临尴尬局面呢?天津市建筑遗产保护志愿者团队就此进行了调查。志愿者团队的有关人士表示,之所以出现问题,原因有二:

  第一,有关部门在决定开发建设时,对文物保护法认识不足,导致工程在遗址上开工,致使文物遭到破坏。据悉,从2003年有关复建北少林寺的新闻发出,直到2009年北少林寺复建工程全面启动,蓟县县政府已成立由规划、旅游、文化等部门共同组成的班底,负责此项工作。根据规划,此次恢复重建北少林寺,计划投资1.6亿元人民币,对遗址及周边地区共3平方公里的景区进行修复。令人遗憾的是,这漫长的6年中,由于对文物保护法中的“遗址保护”“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等基本观念的认识淡漠,没有按照法律的要求及时有效地制定相应的保护规划,并采取具体措施,使原本在工程筹备时便可解决的技术问题质变成了如今直接阻碍工程进展的法律问题。

  第二,文物部门在开发建设中存在严重缺位,导致工程无论在选址还是具体施工过程中频频出现问题。“北少林”工程启动伊始,其具体选址便已明确是在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内,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建控地带内。对于这样的文物高密度区,文物部门是否应该有所警觉,并提前告知或采取相应保护措施呢?志愿者团队了解到,事发之后的2009年6月18日,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领导曾亲率考古工作人员到现场勘察,发现遗址多处遭到擅自挖掘等破坏行为后,亦迟迟没有对此情况行文上报,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6月26日。

  在了解到相关情况后,天津市文物局与蓟县县政府就此事进行了紧急沟通,目前,工程暂时被叫停。复建项目下一步如何开展,遗址如何得到有效保护?本报将继续关注。

  

 

相关链接

  据北京出版的《少林寺资料集》统计,冠名“少林寺”的寺院全国共10个,其中真的7个:登封、太原、蓟州、长安、和林、洛阳、泉州各一;假的3个,分别在福州、山东和台湾;当然最为著名且“功夫冠天下”的,还是位于河南登封嵩山且有康熙皇帝御笔书匾的少林寺。

 

 

全文已在文化部《中国文化报》7月14日城市记忆版头条发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