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期间,天津的文保事迹,得到了与会专家学者和相关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广泛支持。很多人,当即表示愿意加入天津志愿者行列,并承诺今后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要名签名,要人人到。更多的专家学者,采用留言或题词的方式,写下他们对天津文保的希望和意见,乃至是批评。我们也承诺,回津后,一定踏踏实实地继续工作,多拿出成绩,多向全国的同行们提供更详尽的天津文保报告和相关资料。在此,我有选择的公布一批专家学者的题字和留言:
谢辰生,我国文物保护界泰斗级专家,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国家历史文物名城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文物局顾问。1949年,他随郑振铎先生到国家文物局工作,建国后的主要文物法规基本是由谢老主持起草或执笔的。1982年颁布的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也是由谢老主持起草的,撰写《中国大百科全书•文物卷》前言,第一次明确提出文物的定义。
谢老是文物界的国宝,虽已年近9旬,但仍在为文物保护奔走呼号,无怨无悔。先生对天津的文保工作十分关心,为了了解更多天津的情况,竟然放弃主席台的预留座位,屈尊坐到我们身边。会后,先生从我们这里拿走了两份相关资料。
罗哲文,我国古建泰斗级专家,1940年考入中国营造学社,师从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等,学习并参加古建筑的调查研究工作。1950年,从清华大学建筑系调文化部文物局任职,长期从事全国古建筑的保护、管理和调查研究工作。曾任中国文物研究所所长,全国政协第六、七、八届委员和六届全国政协文化组副组长等职。现为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中国文物学会会长、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中国委员会副主席。我们要求罗老把对天津文保的希望写下来,先生欣然提笔写了12个大字。
张文彬,原国家文物局局长,现任中国博物馆学会理事长。张老提出,除了文物建筑,还应该多关心天津的风貌建筑。

张柏,国家文物局党组副书记、常务副局长,也是我们协会中国分会的会长。我们向张局长提交了三份天津文保材料,张局长也在我们的签名簿留了大名,以示支持。

闫振堂,原国家文物局分党组副书记,副局长,直属机关党委书记。现任中国收藏家协会会长。
杨志军,原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司司长,现任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

马自树,原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现任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听了大家的事迹后,马局也很感动,他在会上表示,以后这里就是大家的娘家,大家有什么需要转交国家文物局的资料,他都可以代劳。
张忠培,原故宫博物院院长。张老十分风趣,一直在和我们开玩笑。

毛佩琦,国家文物局文物出版社副社长、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丹青,著名文保学者、散文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学研究院研究员、副院长、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文物学会世界遗产研究委员会秘书长。丹青先生是性情中人,听到天津版的事迹后,率先起立鼓掌,并当众表示加入天津团队。

叶星生,著名画家、收藏家、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研究员,2005年被英剑桥桥传记中心评选为“2005·世界杰出人才”,并入遍《21世纪2000位世界杰出人才》一书
张泰来,著名画家、收藏家、鉴赏家、慈善家、全球世界杰出华人、美国哈姆斯顿大学客座教授

来自灾区文物界的代表绵竹市文化体育局副局长高凤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