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天津历史日租界方若同文俱乐部 |
分类: 天津记忆(城市人文行) |
民国时期的天津卫上流社会,存在着一股庞大的亲日力量,政客、商贾、社会名流、遗老遗少,应有尽有。在这个圈子里,有一个叫做方若的人,可谓春光占尽,富贵尽享,称霸一时。
方若幼时聪慧,勤奋好学,经史子集无一不通,19岁便考中秀才,声名鹊起。1893年,24岁的方若携带着24块银元,一把雨伞,一个包袱,只身离开家乡,踏上了天津卫的大码头。凭借着出众的见识和一手好文章,方若在北洋大学堂担任了文案兼教习。由于不满足与现状,方若时时刻刻的关注时局,以伺机待发,一展抱负。甲午海战失败后,方若积极投身于维新变法运动。戊戌政变失败,方若与好友沈荩在天津《国闻报》同任编辑,继续宣扬变法维新,抨击清廷的腐败统治,慈禧太后忍无可忍,遂下诏通缉二人。面对好友沈荩葬身于乱棍之下,方若顿时吓破了胆,仓皇之下逃入天津日本领事馆,寻求庇护,从此踏上了一条不归路。
日本人为了早日实现他们的侵略阴谋,大肆鼓吹中日两国同文同种的伪善口号。昔日慷慨激昂的爱国志士方若,摇身一变竟成为了日本侵略者同文计划的排头兵。方若在日本人的支持下,先是担任《天津日日新闻》社长,后又大量购入土地成立利津公司,经营房地产,中饱私囊。随着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脚步逐渐加快,方若又先后担任伪天津法院院长,天津治安维持会筹备委员和天津伪市公署首席参事代理市长等职,沦为了名副其实的汉奸,权倾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