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天津文化遗产保护《天津记忆》薪火相传 |
分类: 文保生涯(探索文保路) |

当得知《天津记忆》的编辑工作基本完成时,我的心情无比激动。电话那边,王振良先生还在为资料的最后付梓谋划着,我这里已经开始陷入深深的回忆了。
想当初,这支队伍只有二三个人,四五条枪。一年多过去了,谁又能想到,会有今天这番景象呢?做得多,说得少,一直以来都是这支队伍的风格。大家都在低着头干事,谁也没想过、提过要索取什么。也正因为如此,一份愧疚感开始萦绕在我心头,我们应该留下些什么,既为了给办事的人一个应有的名分,也为了给后人一个必要的交待。
一路走来,我们的心血和努力,大多凝聚在城市的历史建筑中,不断地记录,不懈地奔走,大声地疾呼,换来了越来越多人的理解和支持。这里面既有像来新夏先生、谭汝为先生、张绍祖先生、韩吉辰先生、王勇则先生这样的专家学者,又不乏世代居住在老建筑中的居民们,在此我谨代表这支队伍的全体成员向诸位深鞠一躬,以表达我们深深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160页的容量,也许并不能承载大家一年来努力的结果,但它却记录下了我们的真诚。《天津记忆》从设想,到具体编辑,其中绝大部分工作都是王振良先生来主持的。我忝列编委会之中,诚惶诚恐,唯一能做的,就是多说一些感谢的话,多做一些后勤的工作。此外,应书奕先生为《天津记忆》的付梓,所作出的努力,我们也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多余的话,不再说,今后的路,还很长。因为我们有着共同目标,所以我们势必将手挽着手、肩并着肩一起出现在新的朝阳下。6月,当我把这本《天津记忆》奉送给您的时候,也就意味着下一本《天津记忆》又要开始了。让我们一起来见证吧,我相信,这一切已经被载入了历史。
附:我们[天津建筑遗产保护团体]顺利入围首届“薪火相传――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年度杰出人物”的通知
首届“薪火相传――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年度杰出人物”评选活动初评结果于4月19日在北京揭晓,丹青、叶星生、杨卫泽等28位文保人物以及老北京拍记队等3个文保工作群体顺利入围。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由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主办,中国文物报社、中国文物学会、中国博物馆协会、中国考古学会、中国收藏家协会等单位协办的首届“薪火相传――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年度杰出人物”评选活动于4月19日在北京进行了初评。初评评委会由谢辰生等11位文博界的专家、媒体人士等组成。经过评委的认真审核,从候选人中投票产生了31位入围人选。
初评入围名单:
本次评选活动的参评者来自于社会各个行业,他们分别由各级文物行政管理部门、文博单位、新闻媒体、文博界人士、各级政府举荐或自荐。评选出的31位入围者来自于社会的不同领域,他们为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他们中有在文化遗产遇到危机的时刻,挺身而出保护遗产的普通公民,有在城市规划和发展过程中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高度重视、科学决策的地方官员;有不懈追索海外流失文物取得成功的实业家,有投入巨资抢救海内外流失文物并捐献给国家或者建设博物馆服务于社会的收藏家;有通过宣传报导并努力抗争挽救了文化遗产命运的媒体记者;有克服重重困难,长期坚守在边远地区的义务文物保管员等。(本来初评要产生30位入围者,由于得票数相同,结果产生了31位。)
评选活动办公室将在近期把入围者的事迹在网上向社会公示,并开通网上投票平台,供公众参与投票,同时在全国范围内选择100家有影响力的媒体参与投票,最后综合专家、社会、媒体的投票结果,从31位入围人选中产生中国文化遗产保护10位杰出人物和21位提名奖。同时,由评委会从为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奉献终身的老专家中举荐产生终身成就奖。评选结果将在6月14日第三个文化遗产日向社会公布并隆重颁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