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话说好莱坞之明星诞生篇

(2007-09-16 11:43:21)
标签:

人文/历史

好莱坞

明星

卡尔

劳伦斯

艺术

商业

分类: 艺海拾遗(戏剧影视谈)
话说好莱坞之明星诞生篇 

好莱坞的诞生聊完了,好莱坞电影与百老汇戏剧的关系也聊完了,今天聊点什么呢?不妨说说好莱坞明星制度的产生:

在艺术王国的大家庭中,兄弟姐妹很多,他们的诞生和发展总会或多或少的与其他文化相嫁接。如果说每门艺术都是一个婴儿的话,那么与其相嫁接的那种文化便是接生婴儿的产婆。据老穆这些年来的研究,艺术的门类虽然有很多,但为艺术接生的产婆不外乎三个,按照时间的前后排列,即宗教[人类童年]、世俗[中世纪以后]、商业[近代以来]

电影产生于近代,是科技与艺术的产物,是所有艺术门类中最商业化的。历史证明,电影从产生到现在,一直都徘徊在艺术、科技、商业三者之间,如何协调三者的关系,争论不休。无论争论如何激烈,我们都不能否认一点,即电影是离不开科技的更新与商业的支持的,就如同绘画离不开笔和纸一样。好莱坞电影历来都是最注重科技化、商业化的,甚至有时会去削足适履,为了追求高科技的场面而失去故事,为了追求票房而失去品味。所以,老穆经常和别人讲,好莱坞是成也商业,败也商业。今天我们要谈的明星制度,就是好莱坞早期商业化的重要表现之一,并且深深影响了世界电影界。

传统中国社会中艺人的地位一直都是很低的,很多时候会被沦为帝王将相价值的附庸品。民国时期甚至就有这样一种充满蔑视的说法:“戏子无情,婊子无义”,可见传统社会中艺人不仅丧失了独立的经济地位,而且也被剥夺了人格尊严。在这点上,西方和中国还是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的,尤其是对早期电影演员,也是充满了歧视性。在1910年以前,电影演员这个职业是十分不光彩的,连戏剧演员都不如,在社会上毫无地位可言,所以大多数职业的电影演员都不使用真实姓名,明星更无从谈起了。但是我们必须指出,西方对演员的歧视和传统中国对艺人的歧视,虽然表现形式是一样的,但其背后的原因却是各异的。西方对艺人是不存在歧视的惯性逻辑的,很多情况下,还会给伟大、杰出的艺人戴上充满象征意义的“神的使者”等字样的桂冠。那么为什么西方人会对早期的电影演员充满歧视呢?原因有二:第一,早期的电影缺乏严肃的题材,而且又充满商业化的味道,使得很多人认为电影就是一种简单的娱乐,是无法与戏剧相媲美的[戏剧的产婆是宗教,所以他天生就有一股高贵的庄严气];第二,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早期商业化电影作为一种商品,必须批量生产,成本不能过高,演员是被视为生产电影的工人的,作为商人的制片人[制片公司]害怕演员成名后会索取越来越多的报酬,所以也乐于保持演员的无名状态。

商人要想挣钱,就必须不断改造电影,丰富电影的表现手段,只有这样观众才能甘心情愿走进电影院。电影越来越符合观众的口味,观众自然就会越来越多,对电影的偏见也会有所改观,作为一部电影的表演者——电影演员的地位势必会随之提升。演员依然不敢使用真名,观众只知道他们的艺名,或者直接用演员们在影片中扮演的角色名字来称呼他们。可截至到这时一名有声望的演员的报酬依然是每天10美元左右,巨额的收益都直接进入了制片人的腰包。既然好莱坞电影把自己定位成一种用艺术来包装的高级商品,那么就必须满足日益高涨的观众需求,此时一个名叫卡尔·莱姆勒的制片人出现了,沉寂的局面终于被打开。

出身贫寒的卡尔·莱姆勒,凭借自己的打拚,一跃成为好莱坞八大制片公司之一的环球公司总经理。他敏锐的看到市场的变化,1910年当自己开始独立拍片时,卡尔决定以许诺高报酬、并允许个人真名为代价,从比沃格拉夫公司挖来了正当红的女演员佛洛伦斯·劳伦斯。诸位看官,请别小看这简简单单的一挖,它竟然改写了今后的电影发展史,且听老穆慢慢道来:

卡尔挖到劳伦斯后,并没有急着向外界公布,而是打了一圈“漂亮”的组合拳。他首先散布谣言,说劳伦斯在拍完电影后意外被杀害了,然后利用大家对演员的惋惜把大批观众拉进影院,最后在电影首映时,再让劳伦斯神奇般地出现在大家眼前。可想而知,当时的效应是如何的轰动,票价骤涨,票房大升,劳伦斯的名字迅速地出现在各大报章头条的位置,电影史上第一颗人造明星诞生了,第一次商业炒作也随之诞生。各大制片公司,看到卡尔的这套组合拳成功奏效后,纷纷效仿,相互挖墙角,花招频出打造自己公司的“明星”。演员们开始被允许使用自己的真实的名字,而且还要出卖自己的私生活,演员的收入也就随着提高了。前文我讲过,1910年明星制度尚未产生前,一名有声望的演员的日收入是10美元左右,但到了1914年一名明星演员的周收入已经达到了2000美元了,平均每天可以拿到近300美元,是4年前的30倍。

明星制度产生了,一部电影的核心人物变成了明星,一部电影的票房保障也变成了明星效应。一个明星一旦成功,就必须被限定在某种类型之内,不厌其烦地去扮演同一类角色,直到观众改变了口味,老明星就会被淘汰,新明星随之升起。直到今天,我们依然能看到百年的制造明星的这种手段在不同场合不断的上演,一颗颗人造明星为发射上天,但人造的,终究是无法与大自然媲美的,时间就是最好的炼金石。

那么才合格的明星,非人造明星呢?老穆认为,一名合格的明星,首先必须是一名合格的演员,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技巧,用自己的专业水平去打动他人,既符合艺术规律,又符合市场规律,星自会明。要知道,365行中绝对没有明星这个行业,也就是说只有职业的演员,没有职业的明星。无庸置疑,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是需要明星的,但能否成为明星首先考量的是艺术造诣。作为一名演员能否成为明星也许并不重要,但作为一个明星,其是否能成为一名合格演员就至关重要了。所以老穆认为,要先演员而后明星,反之就是纯商业行为。

来日方长,今天就聊到这吧!

                                            

 

 

 

                                           老穆

                                          丁亥年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