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人文/历史 |
分类: 艺海拾遗(戏剧影视谈) |
最早出现导演制度的是在戏剧舞台上,时间也不是很早,大概在19世纪后期。在此之前,一部戏的核心便是剧作家的语言,舞台的任务就是复制剧本,后来又有了舞台监督,主要是为演员和剧本服务的。直到德国的萨克斯·梅宁根公爵乔治二世[1826—1914]出现才打破了这个局面,导演制度出现了。
梅宁根公爵拥有自己的剧院,他对戏剧舞台的松散随意十分厌恶,认为需要有一个人来全面负责一部戏的艺术质量。于是乎,他便走马上任亲自指导演员拍戏。梅宁根公爵从戏剧的整体风格入手,对舞台上的各个部门进行严格要求和规范,灯光、服装、道具等部门必须按照导演的要求要完成任务。演员无论是明星主演,还是一般的群众演员都必须拿出大量时间进行反复排练,全心全意地按照生活真实的逻辑和导演的指导塑造角色,杜绝一切脱离人物的表演。舞台变成了一个具有高度组织性和统一艺术意志的场所,每一个站位,没一句台词,每一束灯光,都要严格的要求,演出的布景经过严格的艺术加工,尽量贴近生活。
在梅宁根伯爵的不懈努力下,剧团在1874年5月1日来到了柏林演出,并大获成功,轰动了世界剧坛。这个日子也被永远的写入了历史,成为导演艺术的诞生日!萨克斯·梅宁根公爵乔治二世也顺理成章的成为世界上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导演。人们开始意识到由一个人来总体负责一部戏的风格和艺术水准的至关重要性,随着梅宁根公爵的剧团的巡演,英、法、俄等国的剧团争相效仿,纷纷设立导演负责制。
导演制度一经诞生,发展速度突飞猛进,一时间流派纷呈,把世界戏坛推向了历史的高峰,并深深地影响了后来的电影和电视艺术。法国“自由剧场”的创始人安德烈·安托万、俄国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和梅耶荷德、德国的莱因哈特,这位伟大导演的名字相继出现。
对于以上这些伟大的名字,大家最熟悉的莫过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了,他的体验派戏剧体系一直被中国戏剧影视界尊为圭臬。当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在戏剧界还是个无名小卒时,他便深深迷上了梅宁根公爵的导演艺术,立志也要成为一位伟大的导演。1890年在梅宁根公爵的剧团来莫斯科演出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变抱着“我连一场都不曾放过,我不仅是去看戏,而且是去研究的”的态度欣赏了全剧从彩排到正式演出的全过程。他在观剧后激动地写到“使莫斯科观众第一次看到了新型的戏剧——历史真实地反映时代、群众场面宏伟:布景豪华、纪律严明和艺术上丰富多彩的戏剧。”毋庸置疑,梅宁根公爵对戏剧真实感的追求和对舞台的高度组织性、规范的要求,深深地影响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以至在后来斯氏执掌莫斯科艺术剧院时,所创造出的独特的现实主义戏剧表演及导演艺术体系身上仍能清楚地看到梅宁根公爵导演理论的影子。
电影的导演制度基本上是戏剧导演制度的延伸,而我国的导演制度更是依照苏联体系而来。当然,在改革开放后,尤其是第五代导演的作品身上,我们看到更多的融合与借鉴,多种流派,多种观念,创造出了多种审美。其实这也正是导演艺术发展的必然规律,不拘泥于一隅,放眼世界,不断思考,不断创造。关于电影导演的问题,咱们以后再专门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