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兴宇话剧影视新生代演员林申 |
分类: 艺海拾遗(戏剧影视谈) |

惊闻, 文兴宇先生于今晨5:15在北京左安门肿瘤医院去世,心中甚是悲痛。在这个长寿的时代,六十六岁便告别了人生,用早逝二字形容应不为过。更何况,文先生是老来红,正处在事业的顶峰,他的离去,不能不让人惋惜……
文兴宇先生的表演是具有鲜明风格的,喜欢的人很多,不喜欢的人也有,但无论喜欢与否,我们都必须承认鲜明的表演风格造就了文兴宇先生晚年的成就。一部《我爱我家》成就了中国的情景喜剧,也成就了文兴宇先生。之后凡是老人参演的戏,无不带有退休局长傅明的影子,有的继续倔强着,有的继续幽默着。
今天,老人走了,荧幕上的形象变成了人生中的背影,他似乎要提醒我们什么?笔者不想老三篇式的再次历数一遍这两年来文艺界突然逝去的艺术家们,逝者已矣,往者犹可追。有人喜欢把文艺界说成重灾区,有成就的艺术家一个接着一个离去,后人不能望其项背,故而会造成文艺荒,或者整体水平下降。然而笔者并不这样认为,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规律,突然离世固然可悲可叹,但也是我们无法掌控的。文艺的发展也是有规律的,其是伴随着艺术家的成长而发展的,可以分成学习、实践、创造、成熟、高峰五个阶段。当然有少数天才艺术家,可以在高峰过后再次学习,然后创造艺术生命中的第二个高峰,但那毕竟需要超常的天赋加丰富的积累,还必须要长寿,属于百年一遇型,不是我们本章论述的对象。
文兴宇先生的成功与成名不是偶然的,正是上面我所说的规律中的一环,在当今影视界颇具代表性。因为文先生是老来红,但这并不意味着先生的演艺事业就是从晚年才开始的。事实上恰恰相反,文先生1963年便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在《我爱我家》之前已经是话剧导演、表演舞台上的成功人士了,曾任中央实验话剧院副院长。如果不是《我爱我家》一炮走红,老人也许会继续自己的话剧人生直到退休安享晚年。如果毕竟只是个假设,文兴宇先生不但走了影视,而且大获成功,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成为深受观众喜爱的喜剧演员。
影世界风云变幻,新人辈出,一炮而红谈何容易,何况文先生既没有参加选秀,也没有商业炒作,所以说他不是红而是成功。这份成功的背后隐藏着一个巨大的秘密,即话剧艺术对影视艺术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换言之,迄今为止的影视艺术的发展其最大的艺术支柱便来源于话剧艺术。
首先我们从横面来看,文兴宇先生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风格化的表演,那么他风格化的表演来源于何处呢?如果没有长期在话剧舞台上的学习、实践和创造,文先生能在《我爱我家》中塑造出鲜明的人物形象,而登上艺术五阶段中的成熟期吗?文先生是地地道道的话剧科班出身,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学的是话剧表演,毕业后分配到话剧院,担任话剧导演和表演工作。可以肯定,他所积累的所有艺术经验皆来源于话剧艺术,接受的是典型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学派为主、布莱希特学派为辅的话剧观。
戏剧舞台上的表演较之影视镜头前的表演,是一种更典型的表演,受观众剧场欣赏的视觉、听觉要求其表演幅度和节奏都比影视要夸张一些,塑造每一个人物必须具有鲜明的典型性,或称风格化。相反,影视镜头前的表演较之话剧舞台的表演,要更随意[这里的随意不是指任意,而是指细节]一点,是生活化的表演,尽量避免表演痕迹过浓。文兴宇先生走下舞台伊始,便走进了镜头,更准确地说是走进了情景喜剧。而情景喜剧恰恰是一种在剧场中表演,类似于戏剧,却用影视的媒体传播的艺术形式。由此,文先生可以很好的找到戏剧与影视的切合点,利用话剧的风格化来塑造喜剧人物[话剧舞台上塑造喜剧人物首先要夸张,其次是自相矛盾],顺理成章的他成功的走向了艺术成熟期,唯一的区别这个成熟期伴随着电视的传播变成了大红大紫。
然后我们再纵着来看这个问题。人类的表演艺术起源于何时何处呢?答案是非常明显的,最早的表演产生于原始宗教祭祀仪式,表演成为艺术是附庸在宗教祭祀仪式演化而来的戏剧中的。早在两千多年前,古希腊的悲喜剧中的表演就为今天的表演奠定了基础。在经历了漫漫的历史长河发展,表演艺术被分成以语言动作为主要手法的话剧表演,和以形体歌唱为表演手法的歌舞剧表演,其中有可以分成程式化的写意表演和典型生活化的写实表演,后者[典型生活的化写实表演]以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位代表至今主导着话剧表演。到了1895年电影产生了,最早的电影仅仅是记录连续的活动影像,属于照相术的延伸。后来电影注入了大量的艺术元素,其中最关键的就是表演,早期的电影完全照搬了早已成熟话剧表演。从此,话剧演员又多了一条生存之路,他们既可以走上舞台,也可以走进镜头。再后来,电视产生了,电视剧产生了,此时又需要演员的表演了,戏剧与电影演员首当其冲变成了第一批电视剧演员。直到今天,国内外的表演教学基本上都是依循最早完善的话剧表演理论来教授影视演员的。
我们可以举目向电视荧幕上去看一看,那些科班出身的中流砥柱们,十有八九都是戏剧演员出身,所谓的表演理论也都是以话剧表演理论为基础的。这些成功的演员,是话剧舞台上摔打出来的,具有一定理论基础,懂得迎合观众,擅长风格化表演,大多可以使观众过目不忘。也就是说,当今影视界的中年以上的演员们的学习期和初步实践期基本上来源于话剧,在影视中实现了创造和成熟阶段。
然而,我还是要回到我的主题上来,艺术的发展是伴随着艺术家的成长而发展的。影视艺术在经历了向前辈话剧艺术学习的阶段后,日后毕竟会走出自己的一条路。事实上,我们已经看到了,现在的荧幕上出现了大量的新生代演员,他们不是科班出身,也就没有经受过话剧表演理论的学习。他们的表演是有别于前辈演员的,完全是立足于影视的表演,是真正的影视表演实践。商业选秀出来的新人忽略不算,现在荧幕上出现的像周迅、林申等成功的新生代演员,不都是地地道道的影视演员吗?
我深信,像林申这样的新影视演员一定会越来越多,未来的影视作品中将逐渐取代话剧表演一统天下的局面。随着他们的成长,前辈演员身上的话剧表演将成为他们学习的榜样,但他们毕竟不可能变成地地道道的话剧演员,变成前辈的复制品。也就是说话剧表演将为他们所用,从而创造真正的影视表演风格,推动中国影视艺术的前进,使得话剧、电影、电视剧都能有一套同宗同源而不同风格的表演,这是时代赋予他们的使命。也是老一辈艺术家渐渐远去后,我们必须要思考的问题,未来的影视界要更好的发展,必须出人,出艺术家,出属于未来时代的艺术家。
我想这才是文兴宇先生背影所要提醒我们的真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