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电影三记

(2007-03-29 17:15:04)
分类: 艺海拾遗(戏剧影视谈)
   电影三记,顾名思义,就是指电影评论[简称影评]、电影笔记、电影札记。很多喜欢电影,有志于投身电影事业的朋友,经常会问我同样一个问题:“当我们懂得了一些电影的基本知识后,怎样才能用于实践呢?”我通常会这样回答:“我建议你写点电影笔记吧!”           

    诚然,电影是门综合艺术,更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艺术。它不像文学那样,可以经过个人的不懈努力去完成一部作品。殊不知,要完成一部电影,需要各个部门的通力合作,简单的分就是导演组、美术组、道具组、演员组,这四个组里又各有分工,加起来不下十余种,缺一不可。除此之外,要想实践一部电影,还需有庞大的资金和完善的设备。所以,要想学习电影就必须去实践,它不是仅仅读几部专业著作就可以的。但问题就出在这里,由于电影的特殊要求,导致很多有志于此的朋友,只能理论而不能实践。

面对于此,很多电影爱好者只能望洋兴叹了,毕竟电影学院的门槛太高了。但依我之见,亦不必过于自卑,电影也是可以自学的。比如有志于从事导演的朋友,在具备一定专业理论而又未能具体实践之前,可以先练习写写电影笔记。这样可以使自己的进入一种准实践状态,更快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助于为日后的电影艺术实践做准备。

电影笔记,是一种汲取电影艺术实践经验的文字。我个人认为,关于记录电影的文字,基本分为三种,即文学本[时间前的一幅蓝图]、工作本[实践中的具体指导方案]、学习本[实践后的总结]。文学本主要是指电影的剧本;工作本则主要包括导演的具体工作脚本、分镜本、场记本、摄影、美工、道具等部门的一些简易本或图纸;而学习本恰恰就是由我说的电影三记[影评、电影笔记、电影札记]组成。一般来讲,我们对于影评是司空见惯的,而对于电影笔记和电影札记多少还是有点陌生。那么为了更准确而简略的介绍电影笔记的写法,我们不妨拿影评和电影札记作一番比较,然后得出结论。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电影三记虽同属电影的学习本范畴,但他们还是有严格的区别的。影评的写法,是最规范的,其必须有鲜明的理论导向、正确的书写格式、明确的影片范围,就事论事的去记录电影原作。其重点是对规定影片或影人的评论、介绍、赏析,既要做到理论上的升华,又要具备一定媒介用作,引导观众去正确地欣赏一部影片。在一定程度上,影评人的个人色彩是受到制约的,而且必须是从理论出发然后在回到理论上来,属于电影理论范畴的一种文字。它的有特点是,通俗易懂、就事论事,水平高的和水平低的都可以去写,而且可以作为一种正式的文体,易于发表和推广。但也不能不承认,这种文体很容易脱离实践,对具体实践的指导性也不是很强,只能作为桥梁去沟通影片与观众之间的距离。

那电影札记又是什么呢?依我的观点来看,电影札记的写法,是最自由的,是一种由专业电影人在具体实践过程中而去记录的一些个人的零星想法,随意性很强,是一种工作散文。其近似工作本,但又有不同,工作本是比较正规的,是在剧本基础之上的再创作,而札记是纯个人的,是在个人实践中所产生的思想火花的纪录,完全可以脱离剧本而上升到纯电影的高度来思考问题。电影札记是在实践中产生然后又去指导实践的一种文字,受的约束较弱,不必顾及非电影的因素。有的导演,喜欢写工作日志或拍摄日志,其实就是在写电影札记,有点像现在流行的博克。其特点是,没有固定格式、内容随意性强、个人色彩较重不易流传、实践性极强,属于电影专业从事人员的一种个性散文。但对于非专业的电影爱好者来说,却很难掌握和书写的,同时也很难看懂和接受,其仅仅是作为电影人在实践中用纯个人语言记录的电影灵感。

回过头来,再谈电影笔记,就较清楚了。前文说过,电影笔记是一种汲取电影艺术实践经验的文字。在写法上,是介乎于影评与电影札记之间的一种既理论又实践的准实践文字。听起来似乎有些绕嘴,但理解起来应该并不太难。电影笔记具有如下特点:

其一,电影笔记是立足实践的理论总结。它不同于影评的用理论去规范电影,也不同于札记的用实践去探讨电影,它是用实践去勘正理论。一方面,积极把自己所学的理论尽快与实践[影片拍摄]去对照,分辨出哪些理论是有用的、先进的、可实践的,哪些理论是无用的、落后的、不可实践的,以便锻炼出自己敏锐的电影思维,进入准实践状态。另一方面,要把自己在书本上学到的电影知识,按号入座的拿到电影中去考察,摸清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分界线,以便可以更好的为日后的实践作积极准备,以最佳的方式去投入到电影拍摄工作中。举个具体事例,我们在书本都学过,电影是门综合艺术。但其他的艺术元素,并不是无条件的就能进入电影的,其必须符合电影的要求才能被电影所用。要是写影评,重点就必须放在所论电影里包含哪些其他艺术元素,以及这些艺术元素为电影是否增彩上。而电影笔记就不同的,它要论述的是,为什么影片在此时此地借用了其他艺术元素来表现主题,换言之,电影在何种情况下将采取何种借用手法。最后得出,其他艺术元素是怎样进入电影的,以便在日后自己的电影中能准确无误的借用其他艺术元素的帮助。

其二,电影笔记切记不要玩理论上升华,而要切实地把理论引入实践[电影]。很多人习惯于写影评,一提笔便是高深的理论,一定要把影片上升到理论高度去做精深的探讨。可是电影笔记,却绝不能作如此升华。电影笔记必须根据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比如镜头的运用、画面的构图、导演的构思、剧情的内涵,作较精细而实事求是地分析。在细而不在深,在准而不在精,在实践而不在理论。再举个例子,比如《洗澡》中,有一处西北祈雨的情节。要是写影评,则要重点探讨这一情节所表达的意义为何。而电影笔记则不然,它要着重阐述祈雨在影片结构中的位置是否得当,是怎样构思的,整体风格构图又是如何等等,把其总结成准确的电影实践经验,为自己日后投身电影储存手法。

其三,电影笔记可以事无巨细,不必受过多限制。电影笔记不想影评那样,必须较全面地介绍赏析一部电影,它可以仅仅对一个镜头、一个构图,进行大篇幅的分析,直到得出可以指导实践的方法为止。也可以把几部类似的影片合并同类项,进行类的分析,直到得出一类电影的共同特征和实践经验为止。

其四,电影笔记较为自由,没有格式要求,没有篇幅限制,没有外界要求。基本上属于个人学习的心得,很类似电影札记。

其五,电影笔记有助于已具备一定电影知识,而不能走入实践的业余爱好者学习电影。它是总结实践经验,和电影实践作品面对面的交流。

其六,电影笔记有助于电影爱好者,逐渐形成正确的电影思维,不至于走入迷途或陷入理论的繁琐之中。它的指导原则就一条,即能否运用到电影实践中去。

关于电影三记,暂时就写那么多吧。扪心自问,我尚且还是个电影的门外汉,还在学习之中,提出电影三记的说法,只能算是我多年来的学习心得而已。朋友们绝不可拿此当成不变的法则,我只是想把自己走过的冤枉路告诉大家,以致大家不至于重复我的路。在此我声明,关于电影三记的说法,暂时还没有哪个权威专家或著作加以论证,所以只能算是我的一家之言。我只有一个心愿,就是使大多数有志于投身电影事业的朋友,能够迅速的拉近与电影的距离。

 

 

 

 

 

 

 

 

 

 

 

注:还有一种电影文字,就是把自己看过的电影片名、导演、演员、获奖情况记录下来,然后写一点自己的观后感。笔者认为,这是属于初级影评的,没有必要算入电影三记。

                                                      老穆

                                                    丙戌年季夏

                                                    与天津家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