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建筑背后的历史之外拍巧遇李善人

(2007-03-27 15:27:52)
分类: 天津记忆(城市人文行)
建筑背后的历史之外拍巧遇李善人     
     上周大家外拍活动快结束时,饱蠹 鱼老师提出要去台儿庄路49号看看,据说那里曾经是阎家琦的旧居。说实话,我对阎家琦并不是特别熟悉,想了好半天才有了点头绪:1938年天津的商会会长王竹林被锄奸团刺杀一案,好像就是由一个叫阎家琦的伪督察长具体负责的。后来饱蠹鱼老师也说这个阎家琦当过一阵日伪时期的天津警察局的代理局长,这才基本确定我的推测没错。印象中,意租界北安道、英租界睦兰道和日租界有几处天津警察局头目的房产,但对李文田、阎家琦、徐树强这些人我确实没有太深的了解。故而兴致勃勃地来到了台儿庄49号一探究竟,一场意外邂逅就在此时发生了……

这处宅邸经过近百年的风雨洗礼虽然显得很破旧了,但从格局和细节看仍不失精美。正在大家细心拍照之时,一位热心的长者从楼里走了出来询问我们的意图,大家便攀谈了起来。据老人说,这栋建筑以前似乎是李善人家的房产,后来还住过德国人[德国人回来寻访过]。这样一来,如果老人所说的属实的话,再加上饱蠹鱼老师查阅的资料。我试着加以组合,仅仅只是猜测,可能就有点意思了:李善人家的房产[李善人家在这附近确实有房产],可能到德租界时期卖或者租给了德国人[李善人家族在上世纪20年代开始衰落],日伪时期又落在阎家琦手里。要是再加上点时代、家族背景,真能写上一篇小说了,但这毕竟没有切实的证据。

    然而回来的路上,我萌生了一个想法,向大家介绍一下李善人这位天津名流的家族故事:

在清朝中后期天津地方上开始流行有“八大家”之说[韩、高、石、刘、穆,杨、黄、张],这些人都是豪商巨富,人品也还算不错。在这八家里我们还暂时没有发现有姓李的,但在与此同时或者稍后一点的时间里,社会又出现了这样的顺口溜:财势大,数卞家,东韩西穆也数他。振德黄,益德王,益照临家长源杨。高台阶,华家门,冰窑胡同李善人。”其中冰窑胡同李善人,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主角。

从民间的顺口溜中我们可以得知,李善人家是住在冰窑胡同,那么冰窑胡同在哪呢?大概就在天津老城东门里二道街东口,老天津卫应该对这个位置不陌生。据有关资料记载,李家最早还不是住在冰窑胡同,而是住在不远处的北门里户部街,是从江苏迁过来的。多说一句,户部街就是明宣德十年建立的专门负责天津漕运和税收的户部分司衙门所在地。李家大概到了李文照这一代开始发迹,才在冰窑胡同另置房产的。而真正使李家出名,并在地方上享有善人之称的还不是李文照,而是其子李春诚[1826~1872]

李春诚是个非常精明能干的中国传统商人,游走于官商两界,且乐善好施,对地方上的义举无不大力支持,故而才能在普遍仇视富人的民间落得个善人的美名。李春诚前后在太平天国攻打天津和英法联军进攻大沽口战役中与地方官绅一起组织、培训民兵积极防御,受到了清政府的奖励,以致能成为天津盐商中的佼佼者。要知道天津的盐商集团在清朝是仅次于江南盐商的,我在这个系列文章的前几篇里介绍了许多他们的私家园林。要是在天津盐商集团里论资排辈的话,李家恐怕顶多算个新手而已。李文照最早只是盐店的伙计,后来发迹了才自立小门户瑞昌号,李春诚继承乃父家业,混迹于官场近10年,才跻身进入了天津盐商的前列。同治五年[1866]李春诚逐渐脱离官场,回归故里,积极参与地方义举。开粥厂、设义塾、收养孤寡[保生社]、救济贫困[保贞社],大修宅邸[据说冰窑胡同李宅由八个大四合院、一座花园组成,房屋近100多间]。在同治年间又购置小刘庄至谦德庄一带大片土地修建园林“荣园”,[这一带距离台儿庄很近,既有可能49号就是李家地产]也就是现在的人民公园。

也许是善人太忙碌了,需要早早歇息,李春诚仅仅活了47岁,便撒手人寰。身后有四子,依长幼排列分别是:李子香、李嗣香、李幼香、李稚香。长子子香敦厚,继承乃父遗业,继续大力支持其父在地方上慈善事业。次子取得进士功名,任职翰林院,辛亥革命后寄居集中潜心研究国学,著作颇多,并协助兄长子侄料理家族产业、慈善等事务。三子早年混迹官场,后来投身天津商场,除了自家盐业外还前后投资矿业、金融业、商业。妻女宝慧后来嫁给了袁世凯第十一子袁克安。

中国有句老话“富不过三代”,李家到了第三代[宝字辈]手里开始衰败。这边是当年李春诚购得的五村土地[小刘庄、贺家口、东楼村、西楼村、谦德庄一带],因地价暴涨,李宝诜[与曹锐是儿女亲家]欲驱走居民,造成冲突,直至闹上法院,当地居民在彭真的领导下团结一心,遂使法院不敢断判,李善人家在民间的声望一落千丈。这边军阀李景林[时任直隶督办兼省长],以李嗣香当年出任为筹款赎路[京浦铁路]而设的四省公所经理时将40万公款挪用,后来伙同其侄李宝诗[李幼香之子]逐渐将款项放入了自家买卖中周转为由,查封了李家冰窑胡同和荣园的房产。李家花费40万请张作霖姨太太出面,又给了李景林50万才算勉强躲过此劫。接着新任的直隶督办褚玉璞又借此为由,敲诈了李家一大笔。没了老宅,只能寄居租界的李善人家族濒临破产,又被卷进了津武口岸的争夺战中[津武口岸盐区包括天津四门盐店销区和武清县销区,惹得众盐商争夺]。争夺失利的盐商李廷玉一状告到蒋介石处,身为纲总之一的李家的老案新案都被翻出,蒋介石亲自下令将此案中的五纲总[相当于盐商会长]逮捕。李家又和几个其他当事人多方奔走,终于在1930年以“事出有因,查无实据”终审。

此时的李善人家族已经是风雨飘摇,又逢天津沦陷,日本人没收了一些李家的财产。李家只能以变卖土地、房产等祖业为生,昔日风光一时的李善人家族渐渐淡出了天津名流的行列。我估计如果台儿庄路49号的果真是李善人家族的产业的话,其肯定是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在第三代手里被变卖的。李家的第四代唯一有最后名气当属李宝诜之子,曹锟之第曹锐的女婿李家祁[李叔福],但这个李家少爷身上却没有继承先辈的经商头脑,没几年就赔了个精光。

历史总是这样默默地为我们讲述着一个又一个的兴衰故事。历史是无情,但也是有情的,其吞噬虽然了许多繁华的故事,却依旧给我们留下这些故事的发生载体——建筑!


 

                                   老穆  丁亥年正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晚否?
后一篇:电影三记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