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苏东坡手足情深——和陶诗:《止酒》《和陶止酒(并引)》《次韵子瞻和陶公止酒》

(2018-06-12 23:32:24)
标签:

和陶诗

陶渊明

止酒

和陶止酒(并引)

春从天上来

分类: 历史

陶渊明:《止酒》

居止次城邑,逍遥自闲止。

坐止高荫下,步止荜门里。

好味止园葵,大懽止稚子。

平生不止酒,止酒情无喜。

暮止不安寝,晨止不能起。

日日欲止之,营卫止不理。

徒知止不乐,未知止利己。

始觉止为善,今朝真止矣。

从此一止去,将止扶桑涘。

清颜止宿容,奚止千万祀。

首六句叙写淡朴生活及天伦之乐;次六句抒写酒之不可止;接着四句为过渡,似一劝一答;末四句说明止酒利身,直至成仙。全诗以幽默诙谐的语言,说明诗人自己对于酒的依恋和将要戒酒的打算,每句都用一字,读来风趣盎然,具有民歌的情调。

止酒:停止饮酒,即戒酒。止:已,停止的意思。

居止次:家住在。居止:居住。次:舍止之处。

闲:闲静。止:句末助词。一说闲止即闲居,家居无事之意。

荜()门:犹柴门。荜,同,用荆条或竹子编成的篱笆或其他遮拦物。这两句是说,坐歇在高树荫下,步行限于柴门之内。

止园葵:只有园中的葵菜。

大懽(hun):最大的欢快、乐趣。止稚子:莫过于和幼儿在一起。懽:同

营卫:气血经脉与御病机能。中国古代医学认为营和卫是维持、调节人体机能的两大要素。营指由饮食中吸收的营养物质,有生化血液,营养周身的作用。卫指人体抗御病邪侵入的机能。止:止酒。不理:不调理,不调顺。

将止:将到。扶桑涘():指神仙所居之处。扶桑:古人认为是日出之处。涘:水边。

清颜止宿容:谓停到清癯的仙颜代替旧日的容貌。宿容:平素的模样。

奚止:何止。祀():年。

我家住在城市附近,逍遥自得十分悠闲。闲坐在高树浓阴之下,散步也只在柴门里边。

好味道不过是园中的葵菜,大高兴也只有稚子承欢。平生不肯停止饮酒,停止饮酒将会心里闷烦。

晚上停饮就不得安睡,早上停饮就起床迟延。天天都想停止饮酒,停止了气血经脉将会虚孱。

只知道停止饮酒就不快乐,不知道停止了好处多端。开始觉得停止饮酒是件好事,今天才真正与酒绝缘。

从此一直这样停止下去,将停止在扶桑树生长的水边。清朗的脸容停止在年轻的模样,何止一千年一万年。

此诗大约作于东晋元兴元年(402),为陶渊明闲居时所作,当时陶渊明38岁。此诗与和郭主簿二首》创作时间相近。这时陶渊明住在上京里(今江西九江市郊)老家,家境尚有略见优裕的底子。估计是亲人再三劝其戒酒,陶渊明也决心戒酒(事实上后来破戒,亲人们也不再阻止了),便写了此诗。

陶渊明可以辞官,可以守穷,但不可一日无酒,饮酒是他一生中最大的嗜好。所以对于他来说,停止饮酒将是十分痛苦的事情。但陶渊明却以幽默诙谐的语言,说明自己对于酒的依恋和将要戒酒的打算。诗中每句用一字,读来风趣盎然,具有民歌的情调。

因为饮酒伤身,要止酒(戒酒)。这首诗的字解释起来还真麻烦,如果全按停止(戒除)解释,坐止高荫下,步止荜门里。好味止园葵,大欢止稚子这四句就解释不通了。古代还有一个意思,就是止于,说得直白点,就是停留在……上面,那么高荫”“荜门”“园葵”“稚子就是都渊明乐意停留在这上面了。但按这个意思解释后面止酒又解释不通了。因为徒知止不乐,未知止利己,这两句明显是说只知道戒了酒不爽快,但不知道戒了酒对自己又好处。看来这篇中的字,还是前后分成两个意思的。

这首诗在形式上有个特点,每句都带一个字。朱自清先生推测此体早已有之。既然早有此体,就应该有所留传。但在陶渊明此诗之前,又没有例子流传下来。这未免让人对朱自清的推测难以信服。清代陈祚明和吴瞻泰都认为这种每句中含有同一字的写法是陶渊明开创的。即使如朱自清所说,此前已有此体,陶也当是此体较早的作者之一。当然这种写法被后人发扬广大了。清代薄命才女贺双卿,有一首《春从天上来·饷耕》,就是这种诗词极至:

紫陌春晴,慢额裹春纱,自饷春耕。 小梅春瘦,细草春明,春田步步春生。 记那年春好,向春燕,说破春情。到于今,想春笺春泪,都化春冰。

怜春痛春春几?被一片春烟,锁住春莺。 赠与春侬,递将春你,是侬是你春灵。 弄春头春尾,也难弄,春梦春醒。甚春魔,做一春春病,春误双卿。

宋代胡仔《苕溪渔隐丛话》:《止酒诗》云:坐止高荫下,步止筚门里。好味止园葵,大欢止稚子。余尝反复味之,然后知渊明之用意,非独止酒,而于此四者,皆欲止之。故坐止于树荫之下,则广厦华堂吾何羡焉?步止于筚门之里,则朝市声利吾何趋焉?好味止于瞰园葵,则五鼎方丈吾何欲焉?大欢止于戏稚子,则燕歌赵舞吾何乐焉?在彼者难求,而在此者易为也。渊明固穷守道,安于园丘,畴肯以此而易彼手?

清代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故作创体,不足法也。

清代吴瞻泰《陶诗汇注》:一句一字,创调。

近代朱自清《陶诗的深度》:《止酒》诗每句藏一字,当系俳谐体。以前及当时诸作,虽无可供参考,但宋以后此等诗体大盛,建除、数名、县名、姓名、药名、卦名之类,不一而足,必有所受之。逆推而上,此体当早已存在,但现存的只《止酒》一首,便觉得莫名其妙了。

现代龚望《陶渊明集评议》:重叠无数字,浑然无痕迹,不独其节之可钦,其才亦可爱也。

苏轼:《和陶止酒(并引)》

丁丑岁予谪南海,子由亦贬雷州。五月十一日相遇于藤,同行至雷。六月十一日相别渡海。余时病痔呻吟,子由亦终夕不寐,因诵渊明诗,劝余止酒。乃和原韵,因以赠别,庶几真止矣!

时来与物逝,路穷非我止。

与子各意行,同落百蛮里。

萧然两别驾,各携一稚子。

子室有孟光,我室惟法喜。

相逢山谷间,一月同卧起。

茫茫海南北,粗亦足生理。

劝我师渊明,力薄且为己。

微疴坐杯酌,止酒则瘳矣。

望道虽未济,隐约见津涘。

从今东坡室,不立杜康祀。

 

苏辙:《次韵子瞻和陶公止酒》

少年无大过,临老重复止。

自言衰病根,死在酒杯里。

今年各南迁,百事付诸子。

谁言瘴雾中,乃有相逢喜。

连床闻动息,一夜再三起。

泝流俯仰得,此病竟何理。

平生不尤人,未免亦求己。

非酒犹止之,其余真止矣。

飘然从孔公,乘桴南海涘。

路逢安期生,一笑千万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