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导赏|《西艺东扬盛世华彩——馆藏珐琅器展》(三)
展览导赏|《西艺东扬
珐琅又称“拂郎”、“佛郎”、“法蓝”、“发蓝”等,其基本成分为石英、长石、硼砂和氟化物,与陶瓷釉、琉璃、玻璃同属硅酸盐类物质。珐琅工艺大约于13世纪末叶由阿拉伯国家传入中国,以后历经明清两代发展,取得辉煌成就,堪称中国古代艺术中的绝世瑰宝。济南市博物馆此次甄选馆藏珐琅文物50余件,器型多样,纹饰图案丰富,年代从清代至民国,从珐琅的历史演变、制作工艺、器物造型、装饰图案等方面,呈现独具匠心的中国工艺美术,展示珐琅器的前世今生。
丰富多变的器物造型
明清两代掐丝珐琅器体积和形制从小到大,从简练到复杂,用途也从陈设、祭祀到观赏实用,越来越广泛。珐琅彩没有大的器物造型,一般为日常生活用具、文房用具,除了日常所见器型,还制作了一些仿古器型。
清铜胎掐丝珐琅宝相花纹花觚(济南市博物馆藏)
掐丝珐琅的器物造型
清代乾隆朝除了继续仿制前朝的各种器皿外,还从事仿古铜器和宗教仪典方面所用的佛像、佛宠、佛塔、满达、七珍八宝等供具之制作,更另辟蹊径,烧制各种动物造形的实用兼陈设的器皿。一般日常生活用具,例如饮食用器、文房用具,日用的花瓶、花盆、轿瓶、香薰、脸盆、浑天仪、暖手炉、渣斗、镜子、挂屏、灯座、帽架、鱼缸、如意、斋戒牌、鼻烟壶、钟表以及翎管、扳指、指甲套、发簪等,不胜枚举。
清铜胎掐丝珐琅二龙戏珠纹笔洗(济南市博物馆藏)
中华民国铜胎掐丝珐琅花卉纹水烟袋(济南市博物馆藏)
清宜兴珐琅彩渣斗(二级文物,济南市博物馆藏)
珐琅彩瓷器的器物造型
珐琅彩瓷是一种工艺考究、成本高、产量低、极为稀少的宫廷御用瓷器,是专供皇室玩赏的艺术珍品。几乎全为小件器物,不见大件器物,一般为日常生活用具、文房用具,如盘、碗、杯、瓶、盒、壶等,其中碗、盘最多,只是每一品种都有不同的变化。除了日常所见器型,还制作了一些仿古器型。
中华民国仿乾隆珐琅彩人物蒜头瓶(济南市博物馆藏)
中华民国仿乾隆脱胎珐琅彩人物碗(济南市博物馆藏)
国之瑰宝,与世同辉。欢迎广大观众来到济南市博物馆,让我们一起走进融汇东西、华美绚丽的珐琅世界,领略其流转光韵的精致魅力。
地点:济南市博物馆一楼四展厅
展期:2022年春节——12月中旬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