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交往是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在现实教育中,教学交往的传统渠道很多,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师生通过这些渠道沟通交流不一定及时畅通,即便及时畅通了也因为交流上存在障碍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比如说,我的教学对象是成人学生,我不坐班,下了课就回家。学生课后如果有问题找我答疑只能通过电话方式,如果学生给我打电话的时候,我正在其他班级上课,手机呈关闭状态,学生可能怕打扰老师不好意思再挂,也可能忙其他的事情就把问问题的事儿给忘了。如果学生想对老师的教学提些建议,又碍于面子怕老师接受不了而不敢提,通过其他途径提,因为周转环节过多,到达老师那里可能已经太晚了。
Blog就为教学交往提供了一种新渠道。学生在这里可以提当老师面不敢提的建议。如果学生提的建议合理,老师及时加以纠正,受益的是学生;如果学生提的不合理,老师可以通过评论、留言或发文为其讲道理,让学生心服口服。因为老师每天都要打开博客,能够做到随时解决问题,师生沟通顺畅。
老师也可以在Blog上讲当学生面不便于讲的东西,并且对某个学生的教育,如果适合也可以对其他学生有启发。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能有一些教学体会,也可能对同学们有些要求,就可在Blog上发文,便于同学们理解老师的想法、体会老师的意图。学生从中了解到了教师的教育思想,也可以发表自己见解,可以反应自己心声等,Blog使师生互动更为活跃。
老师也可以借助Blog解决成人学生“工学”矛盾的问题。老师把本学期的授课时间表公布在博客上,如果学生哪天赶上上班不能来上课,他可以选择其他时间段来补课。老师再根据授课进度把每次课的教学目标、教学讲义、练习题,也陆续发布出来,供同学们参考,给学生提供学习的便利。
利用Blog进行教学交往加深了师生间的感情,使教育充满了"人情味道"。老师通过访问学生的博客,也可发现学生思想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适时对学生进行品行教育,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学生和学生之间因为某个问题产生争议也可以在Blog上进行探讨,老师再参与进去,及时给予指导,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达到进一步学习的目的,同时也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主体人格的形成。
师生在Blog中的交往是开放的,还可以得到更多的帮助和信息。而且,这种交往被及时记录了下来,成为师生共同学习的轨迹,日后还可以进行反思,对曾经的思想给予评价。这样的教学能够在真正意义上使学生学会合作和交流。不仅促使学生成长,对教师的发展也有利,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