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大帥
不同地域的老百姓,讲着千差万别的家乡口音:首都京城的北京话,天津卫城的天津话,川渝的四川话,南方的广东话,还有咱东三省地地道道的东北话......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百姓爱一方言。我是纯正的东北人,就爱听、爱说咱家乡纯正的东北话。
电视节目主持人和广播电台的播音员最懂得这个道理了。作为新闻联播这类严肃类节目的主持人,他们播音的时候说出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为全国电视播音工作者树立了榜样,他们播音时不参杂任何地方口音,这是对观众最基本的尊重,也体现了主持人本身的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在这方面,中央电视台以新闻频道为代表的多数频道的名嘴们属实都是典范。
但是对于个别地方电视台自办的面对地方百姓的地方性节目来说,应该体现地域人文环境特点,播音中可以适当夹杂地方方言,而且这个方言还必须是本土方言,这类节目要求亲近观众,关注民生,因此主持人在播报的过程中不要刻意控制自己所谓“土的掉渣”的“味儿”,相反,更不要有意识地模仿个人认为较有“档次”的“味儿”,好像主持人只有“拿腔拿味”才有“档次”,尤其,本身不是北京人,却刻意模仿“京腔”。咱就说说这个“味儿”。
我是辽宁人,最近每天在看一档辽宁电视台都市频道的百姓新闻类栏目《新....》,首先,不得不称赞,这个栏目办得很不错,体恤民情,贴近民心,是个真正服务老百姓的好栏目。《新....》的主持人各个出类拔萃,深受百姓喜爱。但是就是这个“味儿”,每天看节目时,听起来却不是“滋味儿”。普通话的基本语音很标准,但说话的语调和“味儿”却好似老北京。毕竟是豪爽的北方大台的名牌栏目,咋就不能说咱这疙瘩的方言或纯正的普通话呢?如果主持人确实是北京人,一时难以改口,还有情可原,但这几年不但没有扳过这个劲,还越来越严重,甚至出现了其他辽宁电视台的主持人也纷纷效仿的怪现象。
举几个例子。
先说说“语调”。凭本人20多年在东北生东北长的经历和了解,东北人说话比较直,一句话的末尾音往往是上扬,这个在我们家乡辽宁锦州最为明显。再说实在点,一句话里基本都是重读的音节,所以东北人给人的感觉是“豪爽”。这个栏目的主持人在说一句话时,中间会出现轻声的字,且偶尔有“跳跃感”,而这,恰恰,是北京人说话的特点。
再来唠唠这个“语法”。东北人说话,那叫个实在,那叫个痛快,能一句话说完的事儿从来不用两句话掰扯,哪怕是一个逗号。比如说,在向观众问好的时候,主持人可以很随意的说:“您吃了吗?”可该栏目的主持人们不是这样说,非要掰成两个半句话,说成:“吃了吗,您呐?”。再比如,东北人说调侃的话会说:“大妈您别逗了!”,人家怎么说?“别逗了您,大妈!”搞不懂为何非要来倒装?那是人家首都人的习惯性用法。
最后,咱们说说这个“味儿”。他们说话的时候过分强调“儿”化音。可以理解,用“儿”化音是为了话语更中听更亲切,东北人说话也有这个特点。但是过分地强调“儿”化音可就不是咱东北人的说话习惯了。能说“还真有这么一档子事儿”,您就别给说成“还真有这么一档子事儿..儿...”恰恰,这还是人家京城老北京的口音。
比这更严重,甚至令人作呕的是现在各个地方电视台的娱乐节目主持人,外加那些出外景的娱记们。清一色的都是“台湾腔”,还混有些许的“香港味儿”。嗲嗲地发音,有气无力地说话,翘舌的音节说成平舌音,似乎这个更“入时”?这个更能体现你节目主持人的“档次”?这个更“非主流”?还是这个更能提高节目的收视率?现在关心娱乐新闻的大部分是青少年,他们追星,他们每天通过各种渠道获取喜爱明星的信息。难道让孩子们从小就讲“台湾话?”还是“香港话”?还是四不像的“港台腔”?只怕东施效颦,最后连最地道的家乡口音都丢掉了。
这些出镜率极高的主持人们为什么都在想努力“炒”出这个“味儿”?北京是首都,是中国城市中的一把手,从小生活在北京的孩子有一种内在的优越感,让外地的小朋友们羡慕。年轻人中,“北漂”大军的规模也早已气势恢宏。人们羡慕北京,向往大城市的生活。主持人也一样,老百姓们喜欢,老百姓们捧,自己就觉得高高在上,仿佛已是另一个阶级的人,时刻在琢磨着咋能提高自己的“档次”,提高自己的“人文修养”和“人格魅力”,于是,就东北来看,主持人已经大规模地开始刻意模仿“京腔”。
大牌明星们“高高在上”、“危不可及”,介绍明星新闻的娱乐节目主持人也好像跟着“上”去了,都会有一种“我说港台腔我多时尚”的可笑想法。于是,模仿与被模仿的风气在娱乐节目主持人圈内悄然兴起,并在近两年达到顶峰。
外地人在北京,年纪大了喜欢回到自己的家乡安度晚年,因为他们知道,别的城市再好、再大、再繁荣,也不如咱自个儿的家乡舒服、亲切、感情醇!
贴近百姓生活的新闻类栏目,中央电视台有新闻频道的《新闻社区》,央视的美女主播郑丽自然大方,语言流畅而中听,人家本身就是在北京生活的人,却不闻一丝的“京味儿”;关注娱乐圈的娱乐性节目,中央电视台有中央三套的《综艺快报》,清新可人的主持人小燕和梁璐让老百姓立大拇指称赞,因为她们不随风,她们不“入时”,因为她们真正地做到了“举世皆浊我独清”!否则,也不会在央视呆到今天而成为一档栏目的王牌当家主播。
赵本山火了,赵本山的小品火了,赵本山的电视剧火了,赵本山的徒弟们都火了!赵本山是中央电视台每年春晚的“当家菜”、“台柱子”!而他只是个农民出身的艺人。可为什么他会火?因为他实在,他不忘本,他深爱着生他养他的这片东北黑土地!为什么他的小品会火?因为他说纯正的东北话、家乡话!因为他说老百姓都爱听而恰恰不是人人都敢说的大实话!为什么他的徒弟们会火?因为赵本山教育他们不要忘本、不要忘了学艺先学做人!
本文纯属个人观点,文字皆为原创,谢绝转载,如有发现,违者必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