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早就想写一篇关于我和点儿八的故事了,今天拍了些照片,慢慢道来。
电视剧《奋斗》,大家一定再熟悉不过了。《奋斗》火了,《奋斗》影响了80后们,《奋斗》在一定时期内成了街头巷尾议论最多的话题。同时,和《奋斗》一起火的还有它——点八中南海。不得不承认,《奋斗》给点八中南海香烟做了潜在而大规模的宣传,也影响了许多和我一样吸烟的青年,他们放弃了烤烟型香烟,选择了混合型香烟;放弃了14mg的高焦油红塔山或是七匹狼,选择了8mg的低焦油点儿八中南海。喜欢《奋斗》,同时,我们爱上了点儿八中南海。

大二学年初的军训,我开始了吸烟,起初是七匹狼,每次买烟没有固定的牌子,七匹狼、红塔山、云烟...甚至是漂亮的520香烟,对于烟的感觉,似乎只认为它是个玩伴。
大三,07年,电视剧《奋斗》热播,同许多80后一样,我迷上了它的剧情,迷上了它的人物,同时,爱屋及乌地迷上了一种叫做“点儿八中南海”的香烟。于是,我开始买点儿八、抽点儿八,当时真有相识恨晚的感觉,迅速迷恋上了那种气味。从下面的照片中大家可以看到木糖醇,那是每天烟前要咀嚼的东西,当时的感觉是:木糖醇后的点儿八,有股520的味道,美哉。
大四开始攒每盒抽过的点儿八烟盒,没有原因,只是想攒,打心眼里想攒。朋友说过我,说看到这些伤害身体的证明多么闹心啊!呵呵,似乎从未感觉到那。烟盒一点点地多起来,一摞、两摞...直至摆满整个一层格子;一排、两排...直至摆成了“烟立方”。越来越舍不得扔,每次在外面抽完最后一支烟,也要在朋友的异样眼光中把烟盒收好,回来给“烟立方”添砖加瓦,这样,一直到了大学的末尾,毕业了,我又千里迢迢把这堆家伙背到了锦州的家中。
下面的六张照片记录了它们的积累历程,它们拍摄于09年2月-6月的不同时期。






点儿八,有人说这烟没劲儿,也有人说这烟有股生烟子味儿,不好抽。在中国,尤其是在北京和天津,点儿八中南海的市场十分广阔,影响的人群也极为广泛,因为在天津上大学,所以平时有的买。除了喜欢它的口味,更多的,我觉得还是寄托了一种情结,追求了那样一种特别的品味。曾经听朋友说,著名导演冯小刚的剧组每次去外地拍戏,都会有专用的车来拉一箱箱的香烟,清一色的点儿八中南海。要的就是这个味儿,甭管这烟有没有档次,值不值银子。下面给大家展示一下用我大四这一年积攒下的点儿八烟盒做的一些造型。
“点儿八大军”全体准备。

分版本站成15*N的方阵。

“点儿八大军”掠影——瞧这齐唰唰的阵势。

它们是我打心眼里喜欢的玩意儿,或许我有“恋物癖”吧~。

老款点儿八中南海的烟盒,初始点儿八时它的样子,承载着一份记忆。

目前市面上销售的新版点儿八中南海,同其他香烟一样,烟盒上需明确注明“吸烟有害健康,戒烟可减少对健康的危害”或“吸烟有害健康,尽早戒烟有益健康”字样。自今年起,每年上半年使用第一组警示用语;下半年使用第二组警示用语。
特殊版本——专供出口的版本,烟盒正面无“8mg”标识字样,除了烟名外,全是英文。

点8烟盒上标有“您每消费一盒中南海香烟,就向希望工程献一份爱心!”字样,我一向热衷于公益事业。

用点8中南海,摆“点8中南海”-1

用点8中南海,摆“点8中南海”-2

用点8中南海,摆“点8中南海”-3

用点8中南海,摆“点8中南海”-4

曾经多少次想过戒烟,都因迷恋点儿八而以失败告终。

来个“禁止吸烟”的标志。

纵然再喜欢点儿八,也还是少吸烟为好——“NO
SMOKING”标志。

抽点儿八,迷恋的是一种感觉,迷恋的是一种味道,迷恋的是一份情感。在我的大学时光里,喜悦之时,悲伤之时,兴奋之时,苦恼之时,都有点儿八陪在我的身边,去小卖部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老板,来盒点儿八中南海。”也许今后这句话能变成我的口头禅呢,也说不定,呵呵。
“老板,来包中南海,点儿八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