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帕犹在,山盟难托——记《芙蓉锦》


标签:
灵希 |
分类: 我的日志 |
《半生缘》里,曼桢写给世钧那封未完的信里,有这样一句话:我要你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个人是等着你的,不管在什么时候,不管在什么地方,反正你知道,总有这么个人。
往往最感人至深的爱情,却偏偏有着这样一个悲剧的结尾,比如曼桢世钧,比如高仲祺与贺兰。
他们错过了,就再也回不去。
当初写《芙蓉锦》的时候,就是本着这样一个心态去写高仲祺与贺兰,他们当初爱得越美好,最后的结局,就越悲惨。
当他们面对的再也不是那可以让人奋不顾身,飞蛾扑火一般的热烈爱情,而是彼此背负的仇恨与责任,他们终究还是不能相守到最后。
即便他那样爱她,即便他们曾经生死与共,即便他们面临遥孤山美景的时候相约不离不弃,芙蓉锦,他们二人的定情信物,贯穿了整个故事,他们曾经非君不嫁,非卿不娶。
但一切都错过了。
但他还是为她生,为她死,他愿意为她放弃仇恨,愿意为她抗命,他文武双全,他心机谋略无人能敌,他完美也无懈可击到了极点,可是这世上还有谁,能伤他如此之深?只有她一个。
高仲祺愿意不顾一切去保贺兰的周全,他将她从危险中救出,即便她马上要凤冠霞披去与别人拜堂成亲,他独吞这一份难以割舍的情怀,在绝望中却只有一句话——只要她好好活着。
在以为永远失去她的那段岁月里,他是怎样的痛苦煎熬,跪倒在梅园的废墟前,若不是身边的汤敬业,他差点便拔枪自尽,可现在,这世上,还有什么,比她还活着更重要,哪怕她就在此刻做了别人的妻子。
他看着她与秦承煜夫唱妇随,他在她被婆家非难的时候为她去找秦承煜,他不是不想要她回来,是拼了命的想,可这偏偏不可能,所以贺兰永远是高仲祺的软肋,当日本人的刺刀对准了贺兰,他独闯敌营,他宁肯自己死,也决不能让贺兰被伤害分毫,哪怕自己从此落入日本人的彀中,哪怕将来面对的是日本人的疯狂反击报复。
在她所有温馨幸福背后,是他伤痕累累的守护和等待,她终究不知,他终究不说。
他手握权柄,他在不动声色中制衡着秦帅、薛景德、沈督军与日本人这几重力量,他要肩负的太多,要完成的太多,于家国大义,于黎民百姓,他奋力保全,于贺兰,他爱她如命。
也许,当贺兰与他一起携手对付日本人的时候,他心中,是快乐的吧,即便那一刻也只是片刻。
贺兰,再也不是那个邯平的小姑娘,从她选择嫁为人妇的那一刻,她就要为这份选择坚守下去,秦承煜那个男人,在她生命落入深渊的时候向她伸出了救援的手,可她不知道,就在她最绝望的那一刻,他也在生死线上挣扎,可就是因为秦承煜的这样一份好,她愿意守护秦家直到最后一刻,这就是高仲祺与贺兰逃不过的命数,所以她卷入了他与秦家的仇恨之中,曾经亲眼目睹母亲被杀,全家被秦家人害死的他,忍辱负重长大的他,却没有想到,有一天,她会成为他的敌人。
命运,偏偏如此捉弄人。
在爱与责任面前,贺兰选择了责任,他步步退让,她步步紧逼,她要与他为敌,她的每一句话,每一次反击,都将他的心千刀万剐,可他还是发着狠的纵容着她,等着她,求着她,面对她的一个笑容都欣喜若狂,如获至宝,哪怕最后他反戈一击,也是在被她逼到了极处,他双亲的鲜血和仇恨让他不能再退。
高仲祺,为何把自己爱得如此卑微,也许,聪明如他,早就明了了这一场烈焰般的爱情没有善终,而聪明如她,又怎么会不知道他那脆弱到了极点的霸道。
他与她,彼此太像,注定相伤。
剧本里,最后的最后,贺兰与高仲祺在茶楼见面,仿佛天地间只剩下他们两个,再没有任何阻碍,他们放下一切,坦诚相对,那一番当真是推心置腹,把前尘过往都道破的对话,不是不爱,是真的不能爱,他哭了,她也哭了。
那一个深沉的“爱”字,包含了多少错过,多少曾经的温暖,多少岁月的残忍。
长相思,摧心肝,如此伤的一场爱,只因为,真的太爱。
他其实还是那个曾经的他,那个许诺一辈子给她煮鸡蛋的他,那个要带着她一起去挖一个大地窖,里面存着各种她爱吃的东西,再摆一个摊子,专门卖八阜口的麦芽糖。
他曾经真的这样想过,这样兴致勃勃的筹划过他们的将来。
最后的最后,他为了成全她,还是将生死置之度外。
这世上最深沉的爱,其实只有一句:只要你好好的,为了你,再多的痛苦也甘之如饴。
那一场同生共死的爱,其实是他的一生,也是她的一生,今生今世,如此爱过,足矣。
http://s11/mw690/001o3aXrty6GjgEHt6qea&690
好多人都问我,芙蓉锦的最后,贺兰到底有没有告诉高仲祺,芙儿是她与高仲祺的亲生女儿,其实片花里已经有这个画面了,也已经告诉答案了,于是,这又是一场大哭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