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去年“山东人民广播电台”的6,16连线

(2014-06-03 15:55:13)
标签:

文化

分类: 小说或者有关小说

蓝心:周老师您好。

我:蓝心您好,听众朋友们大家好。

 

蓝心:为什么想要创作《浅婚》这部小说?

  我:首先我是一个职业作家,既然是职业作家,就必须拿出让读者满意、起码得让自己满意的作品,才能够证明这个作家的存在,证明这个作家的“职业性”。当然职业作家并非什么都要写,什么都会写,对我来说,也许家庭婚姻类的题材,写起来更得心应手一些,写的自然也就会多一些。

  之前我对“浅婚”这个概念思考了很久,对《浅婚》这个小说所要讲述的故事更是酝酿了很长时间。可以这样说,到我动笔写下《浅婚》的第一个字的时候,这之后的写作,就完全是故事里人物的命运在牵着我写,而不是我在小说里牵着他们发生 那些悲欢离合的故事。

  所以就有了这本《浅婚》的问世,因为对于婚姻,我有话要说。

 

蓝心:这本小说讲述的是怎样的一个故事?

  我:小说讲述的是一对八零后白领的故事,故事的男女主人公分别叫做楚墨和念蓉。他们在经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情感挫折和家庭危机,最终艰难并且顺利度过了他们的“浅婚”期。

  大约的故事梗概是:小说中的男女主人公念蓉和楚墨,是城市中一对平凡夫妻,他们相爱而结婚,日子美满而平淡。有一天,念蓉从酒醉的楚墨的兜里发现了一张房卡。然后像冰山一角一样,问题一层层展现出来。

  原来楚墨遇到了他的初恋情人静秋,当年他们被静秋的母亲拆散,如今静秋和残疾丈夫肖健日子过的比较艰难。楚墨和静秋在道德和爱情中挣扎徘徊。被婚外情伤害却想挽救婚姻的念蓉身边也有一位默默关心她、爱恋他的陆清浅。平静的婚姻生活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本来,念蓉原谅了楚墨的出轨,并一起去照顾静秋生病的女儿。可是却发现楚墨和静秋给各自的孩子取的名字是同一首诗,念蓉绝望的感到自己从婚前就受了欺骗,把楚墨赶出了家门。楚墨生病被怀疑成绝症,病痛面前,他们才发现彼此还那么相爱。

  后来念蓉出差几日,楚墨却因为静秋的丈夫闹离婚情绪不稳去安慰而错过接念蓉的时间,念蓉又一次绝望。两人要去离婚,却正好遇到了邻居陈老先生突然心脏病去世。陈老先生和陈老太太是人人羡慕的金婚老夫妻,老太太聊天时竟然说起陈老先生年轻时也出轨过。老太太提出婚姻有问题需要修补,而不是直接扔掉。念蓉和楚墨深受触动,放弃了离婚。楚墨出去经商受骗,夫妻在困难面前又一次和好。

  再后来,楚墨去乡下休养考察,念蓉去看他想给他一个惊喜,却意外的遇到了静秋。误解让念蓉再一次崩溃。念蓉又一次提到离婚,楚墨藏起来了结婚证。当念蓉发现了结婚证,离婚又提到日程,却听到了思远得绝症的消息。这之间又穿插了念蓉与陆清浅几次在出轨边沿的挣扎,“百分百好家庭”思远和思蓉的婚外秘密情事,放浪不羁的楚歌和亦可、半烟两个女人之间,在爱与性之间的徘徊与挣扎。

  上面说的这些应该是《浅婚》这本小说的故事核。敝帚自珍吧,我个人认为,这是一本能够让读者“读得下去”的小说。

 

蓝心:何谓“浅婚”?

  我:我认为“浅婚”主要有四种解释。一,时间短。比如年代浅;二,不热烈。比如颜色浅;三,程度弱。比如主题浅;四,不深入。比如浅睡眠,浅阅读。而浅婚,基本综合了上述四点的特质——多时间短:多七年以下,所以便有了‘七年之痒’;多不热烈:日子平淡、单调、乏味;多程度弱:看不清婚姻的本质,幻想着彼此的未来,却惦记着对方的过去;多不深入,容易被打断,被打乱,被惊扰。就像浅阅读、浅锻炼和浅睡眠。可以这样说,浅婚几乎是所有家庭面临的问题,也是这个社会正在面临的问题。

  生活中,“浅婚”的或者是平淡,或者是争吵,或者是不满,或者是指责,或者是另一方有了外遇,等等。其实,这些都不可怕,最可怕的是“不再爱”。换句话说,其实浅婚只是一种感觉,与生活里的那些鸡毛蒜皮或者有关,或者无关。

  我个人认为婚姻有‘浅婚’与‘深婚’的区别——两个人不管恋爱多久,一天、一个月还是十年,不管他们的智商有多高、文化有多高、情商有多高,不管他们如何贫穷或者如何富有,只要走进婚姻,他们的婚后生活都注定会经历一番挫折。这挫折也许会发生在新婚,也许会发生在婚后三年以内、五以年内、七年以内,甚至会延续一生;这挫折可能是夫妻之间的小吵小闹,可能是暗藏在恩爱之中的同床异梦,还有可能是冷暴力,等等。但不管是什么,总有一些事情,会让‘浅婚’来临,并且让‘浅婚’的状态呈现。哪些事情?太多了。比如生活的平淡,比如突然的诱惑,比如偶然的际遇,比如曾经的经历,比如一方或者双方在婚后的缺点放大,比如一方对另一方的期望值过高,再比如,疾病,贫穷,等等。我觉得“浅婚”状态对婚姻来说是正常的,又是可怕的。它的正常之处在于,几乎每个人都逃不开它;它的可怕之处在于,处在“浅婚”状态的婚姻,随时可能破裂甚至终结。这就需要两个人共同的信任、谅解、坚守和宽容,以便让“浅婚”这个阶段早一点过去。如果此时做得不好,便只剩下两种可能:第一种可能,夫妻在一起生活了一辈子,却一辈子都是“浅婚”。这样的夫妻很多,他们要么并不清楚两个人延绵一生的婚姻其实是“浅婚”,他们其实一辈子都没有真正的水乳交融的那种婚姻,要么懒得分分合合,凑和着将一生熬过去;其二,终结这段婚姻,重新选择单身或者重新迎来另一段婚姻的“浅婚”阶段。我个人并不赞同第二种做法,因为,如果将婚姻比喻成一个孩子,这等于让这个可怜的孩子夭折。

 

蓝心:小说中讲述了三对情侣,三种婚姻模式,你想表达什么?

  我:小说主要描写了三段爱情纠葛和三种婚姻模式:楚墨与念蓉疏离却又惺惺相惜的爱,思蓉与思远之间相敬如宾的爱,楚歌与半烟之间浓烈脱俗的爱,当然,还有静秋与萧建苦闷却不离不弃的爱。小说中涉及的人物不多,但是每个人物都有他必然的故事情节点,每个人物敢都将会按照既定的结局结束自己在书中的最后落幕。

  在小说里,我尽管让这些人物在浅婚时期或多或少的面临着人生最艰难的抉择,但小说的最后,我们看到婚姻仍然显现出它高贵的闪光点来照耀我们前方的路,也就是说,每个家庭最终都回归正轨,每个家庭最终都收获了属于彼此的幸福,而这幸福远比没有经历这些痛苦来的更浓重。

  您刚才谈到表达,其实我非常喜欢“表达”这个词,因为我觉得,文学作品其实就是作者向世人表达的一种方式。或者说,我们在生活里遇到的所有问题,都可以通过文学作品“表达”出来。当然我不希望在我的小说里给读者朋友们找到一个唯一的答案,既然我们的生活是不同的,答案就不应该是相同的,唯一的。 我记得有这样一句话:“文学是疼痛,但不是医生”, 我很喜欢这句话。

  如果一定要找出一个词,那还是——理解和信任。

 

蓝心:能简略谈谈小说中的男女角色吗?

  我:我想我同样可以用小说中的几对夫妻来说一下小说里这几个主要的男女角色。《浅婚》中设置的四对夫妻,相互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各自的家庭有着各自的秘密,男男女女也都各怀着自己的心事。纠结于初恋情人、年少心结、执着于往事,相互间猜疑、试探、甚至背叛。他们真实地再现了婚姻里的尴尬,演绎着触及婚姻底线的悲悲喜喜。

  第一对夫妻,思蓉与思远。他们更像我们在生活里司空见惯的那种好丈夫好妻子,但是,隐藏在这种看似平静的婚姻关系中,其实也是暗流涌动。

  第二对夫妻,念蓉与楚墨。念蓉是那种性格稍稍倔强,但是却极具宽容心的女人。楚墨则是很多八零后甚至七零后男人的代表。他们看似已经长大,但却是没有长大的男孩。他们有自己的主见,对家庭也负责任,但又在很多时候经受不住外界的诱惑特别是与他们曾经有过感情纠葛的初恋情人的诱惑。可以说,楚墨与念蓉是最具代表性的男女。

  第三对夫妻,亦可与楚歌。画家楚歌潇洒不羁,他的爱很纠结,也有些分裂。他在感情上离不开亦可,在身体上又离不开半烟。于是他总是徘徊在亦可和半烟之间。也许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得到的永远不懂得珍惜,患得患失中,楚歌总是找不到爱的出路。而亦可是一个对婚姻有着宗教般狂热并且膜拜女人。可以这样说小说中最为悲惨的人物不是念蓉,也不是萧建,而是亦可。这位年轻的女子,婚姻对于她来讲更像是一座自己给自己挖掘的坟墓,而当自己亲手割舍掉坟墓后,她的爱情也随之灰飞烟灭,我们不会认真去考虑她是真的自杀还只是自己的一不小心,但是她对楚歌的爱却是深刻的烈性的,而这爱一点都不比半烟少,因为太爱这个男人,她无法再内心深处接受失去这个男人,那么死忙是她的必然结局,活着不会被记起,死后才能得到楚歌爱情的永生。随着死亡,她的爱终于得到了永恒。

 

蓝心:只要走进婚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受,每个人都希望婚姻完满,你通过这本小说想要告诉大家怎样的的婚姻经营之道呢?

  我:我想说的是,几乎世界上所有的婚姻在度过甜蜜的三年、两年甚至一年以后,都会进入一个平淡期。这就是‘三年之痒’、‘两年之痒’甚至‘一年之痒’。当然最普遍的说法是‘七年之痒’,意思是“七年平淡”,可是事实上,三年已经足够。大多情况下,这与爱和不爱没关系,有关系的是人的本性。什么本性?——喜新厌旧的本性。但是在婚姻之中,并非所有的“厌旧”都是因为“喜新”,也并非所有的“喜新”都一定会“厌旧”,不管外面有无诱惑,三年对婚姻来说,都是一道坎。不过没关系。年轻时候的爱情和婚姻,多少都会经历一些挫折和磨难。

  不过,绝大多数看似不完美的婚姻,其实都可以补救,因为它们仅仅是“浅婚”。

  但是绝不可以把“浅婚”仅仅理解为“时间短”。我的理解是,“浅婚”更多是一种状态,是夫妻双方的对于婚姻的理解以及在夫妻生活中的一种表达方式,这与时间的长短,关系不大。说到底,婚姻是需要夫妻双方努力经营的,理解、宽容和信任,才是王道。所以说,“浅婚”并不可怕,读者朋友和听众朋友也大不可必谈“浅”变色。

 

蓝心:对这本小说有人说情节很过瘾,有人说感情太纠结,有人说描写的很真实,还有的把这本书和《纸婚》对比,你怎么评价自己的这本小说?

  我:在这个小说中,我力图使小说更加真实地还原我们的生活。也就是说,在生活中,很多夫妻所面临的问题,所遇到的感情纠结,在这篇小说里,都可以找到。

  有一句话这样说,生活远比小说精彩。我想这就是这本小说给读者朋友们“纠结”和“真实”的原因。

  至于很多人把这个小说拿出来与《纸婚》对比,我认为它们之间有一些共同点,但也有太多的区别。还是那句话,绝不可以把“浅婚”仅仅理解为类似于我们所说的那种“纸婚”的“时间短”,“浅婚”其实是一种婚姻状态,是夫妻双方对于婚姻的一种感觉,这与时间的长短,关系不大。

 

蓝心:你以前以写短篇小说为主,这本小说是你的第一本长篇小说,这次写作中有没有遇到困难?

  我:其实我很喜欢中短篇小说的信息量和篇幅,我自认这是我写起来最舒服的长度。当然这几年我也一直在坚持长篇写作,有些也发表并获了些奖,有些还躺在我的电脑里。但是,之于《浅婚》这个长篇,我一直没敢动笔。

  没有动笔的原因,既与刚才我说的这几年的写作方向有关,也与这个小说在我的心中没有完全成熟有关。就是说,没有成熟的东西,硬写的话,肯定会困难重重,并且肯定达不到理解的状态。大约在去年,我觉得我应该来做这件事了,因为这个长篇在我的脑子里已经被打磨成形,我完全可以不吃饭不睡觉,一鼓作气地将它写出来。现在把它写出来,出版,我认为我终于完成了一桩心事,或者说,我终于做完了一件事情。

  “浅婚”这个概念是我提出来的,我认为这符合现今太多平常夫妻的婚姻现状。当然我不敢给任何人的婚姻作任何的指导,充其量,在这个小说里,我只是表达一点我个人对于婚姻的看法罢了。

 

蓝心:您在成为职业作家之前,都从事过哪些职业,对您的写作生涯有什么影响?

  我:写作对我来说,完全是半路出家。成为职业作家之前,我从没有在任何报刊上发表过一个字。即使在学校里,我的作文也并不出众。记忆里似乎只有两次,我的作文被语文老师当成范文在班级上朗诵。所以我一直认为,纯粹意义上的作文与纯粹意义上的写作完全是两回事,前者更重贴题、主题、语句的流畅等等,后者更重想象力、创造力、思辨力。打个比方,曹雪芹如果参加今天的高考,其作文应该得不到满分。为什么?因为他会被一些条条框框所缚束,从而让他的想象力得不到完全的施展。

  职业写作之前,我做过送奶工、啤酒厂的扛包工、渔具厂的面漆工、锡镶厂的抛光工、铝合金厂的下料工、皮鞋厂的绷楦工、服装厂的设计师、医药公司的业务代表、也摆过街头书摊、等等……这些经历都是我写作的财富,我感激那些穷困潦倒的日子。

 

蓝心:最近的创作打算。

  我:我想我会继续我的婚姻家庭情感类题材和话题的长篇写作,这是肯定的。并且现在,我正在创作另外一本婚姻题材的长篇小说,也算是《浅婚》的姊妹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