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周海亮小小说《入侵者》有感

(2012-10-23 10:13:46)
标签:

杂谈

分类: 小说或者有关小说

  读周海亮小小说《入侵者》有感

                      辽东学院师范学院孙新运
  
  拜读了周海亮的小小说《入侵者》,很有感想,受益匪浅。仅看题目,就含义深刻。“入侵者”,战争双方到底谁是入侵者,是王?还是异族?就历史来讲,异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早在五千年前,这里已经是异族的一个广场了,而王的历史仅仅两千年。从这个角度来说,王更应该是入侵者,并且占有此地很多年,此地从异族的手中落到王的手中,可以想象曾经发生过多么惨烈的战争,异族惨败,此地才落到了王的手中。如果真要探究谁是入侵者,回答一定是王。
  从主题上看,阅读周海亮的《入侵者》很容易使人联想到中日钓鱼岛之争,钓鱼岛历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由于种种历史原因,日本占领了钓鱼岛,当中国提出正当的理由收回钓鱼岛时,他们设置层层封锁,把中国人当成了“入侵者”,如果日本也有明智的谋士,回去查查历史的话,肯定会像作品中的谋士那样尴尬而无奈。小说中没有写王的感想和做法,今日日本的做法就是小说的续文。
  但是文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如果对每一篇作品都和现实对号入座的话,那世界上就没有了文学,只剩下指桑骂槐的声讨工具了。可喜的是周海亮的这篇小小说更深刻的意蕴,小说中没有具体的年代,没有具体的国家,自然就包含了更加宽泛的主题,可以指称所有愚陋的刚愎自用自以为是的人们,他们蛮横地对待事情,不加分析地大加挞伐,在真相和现实面前,他们必定会败得一塌糊涂。
  在这篇小小说中,可以看出周海亮的语言运用能力特别强,对叙述的节奏把握得特别好。小小说的语言要求非常高,在方寸之间,既要简洁,又要丰满,就要俭省又要生动。小小说对叙事节奏的要求也很高,如果担心在规定的字数内不能叙述完整,就会显得仓促,小小说也会显得干瘪。如果贪心细节和详尽的描述,就会使小小说显得臃肿和拖沓。而周海亮的这篇小小说处理得特别好。“王的土地,安静并且富庶。田野,炊烟,流水,教堂,古老的王国,一成不变。王的百姓世代生活在这里,劳作,歌唱,抚琴,舞蹈,信仰独属于他们的神灵。”他更多地使用短句和整句,显得灵活自由而亲切,简洁而干练,同时更显得严谨整齐,紧凑有力,非常适合此篇的主题。
  另外,周海亮这篇小小说的留白处理得也非常好,不奢求面面俱到,和婉叙述,点到为止,给读者留有充分的想想余地。文中的省略号运用得很多,也用得极得体,读者可以再省略处做出无数想象,此时无言胜赘语。“可是我们不必将他们杀干净。谋士说,我们只需要将他们赶走……”“可是代价太大。谋士说,如果将他们全都消灭,我们至少还会牺牲三万名年轻人……”这是谋士在叙述自己的观点,他说的话肯定不止这些,鉴于小小说的篇幅,只能点到为止,其他的就靠读者在省略号中品悟了。这篇小小说的结尾同样也是在真相大白之时戛然而止,甚至有的读者还一直在关心,这仗到底打不打了,意味深远,语音袅袅。
  这篇小小说构思很有特点,收放处理得很好,在前面的描写中,收紧而不露声色的,读者被他叙述所吸引,没有人会在小小说的前半部想象得到小小说的结局会是那样的。在前面的叙述中,作者还采用了欲放故收,欲抑先扬的是手法,读者都在同情王,同情送死的勇士,但是到了结尾才知道,原来王才是真正的入侵者,让读者恍然大悟。之所以出乎读者的意料,就是因为作者不动声色的叙述,形成了出其不意的效果,简直是妙不可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