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应《小小说选刊》读者来信的回复

(2012-02-10 09:27:33)
标签:

杂谈

分类: 小说或者有关小说

应《小小说选刊》读者来信的回复

  去年我去厦门,走上大街,便有一种卑微的感觉。这很正常,所有繁华的都市,都会让我产生这种感觉——因为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虽然现在住在城市,但骨子里,我仍然是农民。如您一样,我爱农民,我常常想念他们,但我不想重复他们的生活。在中国,很多时,农民是一个亲切的词语,但同时,也是一个令人恐惧的词语。

  故乡也是一样。故乡常常令我恐惧。对故乡的恐惧,缘自它的封闭、愚昧和落后,缘自它一成不变,甚至不求上进的生活。

  所以,大多年轻人选择了逃离。这很残酷,但必须如此。

  几年以前,我写一个《城里人,乡下人》的随笔,其中有一句:城里有乡下人的梦想,但乡下,有城里人的爹娘。后来这句话被冯巩和朱军搬进他们的春晚小品,我认为,写出这个小品的人,肯定有着与我相同的感觉。

  我不在意他在不打招呼的前提下用了我这句话。甚至,我感激他。

  对很多城里人来说,现在,父母几乎是他们与乡下的唯一联系。如果某一天,父母去了,他们与乡下,将没有任何关系。所以,抛开亲情不说,爱他们,是打拼在城市里的“乡下人”的唯一选择——我们绝不应该轻易忘掉一些事情,或者假装轻易忘掉一些事情。

  最后说一句,对作家来说,故事可以虚构,但情感不能虚构。我爱我的父母,我知道,您也是。

 

厦门读者宋瑞祥通过电子邮件寻呼周海亮:

    通过多年的打拼,我终于从乡下娃子蜕变成为城市白领,过着外表光鲜内心卑微的生活,而我的父辈们,还在遥远的乡下耕种劳作,我觉得他们的观念与生活与我格格不入,跟我的隔膜越来越深。在看完您的作品《隔壁的父亲》后,我禁不住心里一沉,鼻子酸酸的,您是不是也有一些与我相同的经历和心境?作家可以用文字来宣泄内心的忧伤,而平凡如我者,只有多给父母打打电话,多回家看看他们,这样我的心里才会好受一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