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月文友为《母亲》所作评论
(2010-07-20 10:26:07)
标签:
文化 |
分类: 小说或者有关小说 |
大象无形,母爱无边
——读周海亮《母亲》有感
蓝
这是我第三遍看周海亮的《母亲》。第一遍是在他博客看的,第二遍拷在U盘看的,这次是第三遍,是在《天上人间》看的,并且是一个字一个标点不拉地看完。确切地说我是含着眼泪看完的。
周海亮用细致的笔墨描绘了母亲苦难的一生。周海亮笔下的母亲是卑微的,作者的高明之处在于越是卑微地描写越凸显母亲的伟大。
在文章人物的命名作者也是花了工夫的。作为母亲丈夫的锁柱无疑不配父亲的称号,作者自始至终都用锁柱来称谓他。锁柱可以说是母亲的噩梦,他像一把锁把母亲锁在了不幸之中。而作为中国传统妇女的母亲,虽然被锁柱折磨的伤痕累累依然对他抱有幻想,幻想他会回心转意成为可以依赖的柱子,所以一次次的忍让,在无助的时候去找他,当然最后以绝望告终。
母亲作者没有为她命名,因为“母亲”本身就是世上最神圣的名字。任何名字替代不了“母亲”。表面上看母亲是逆来顺受的弱女子,其实母亲很坚强。母亲的爱是世上最伟大的爱。为了她的孩子,她可以承受一切磨难,甚至牺牲自己的肉体。
她可以忍受别人鄙夷的目光,当她的三儿三贵非但不理解她还向她投毒时,她是何等的心碎,这样的痛是常人无法忍受的,可是母亲心里只有痛没有恨。三贵离家出走,她寝食难安,四处寻找。一遍遍的说三儿,妈不怪你。这就是母亲,母爱可以包容一切。
文章不止一次提及甫大夫,他是以冷漠的形象出现的,他终日坐在阴影里修剪他的指甲。其实他的内心是善良的。甫大夫偷偷塞给母亲一瓶冰糖,当然最后还是被甫大夫的母亲抢走了。从这个细节可以看出甫大夫是怜爱母亲的。他和母亲的交合并不是完全出于对母亲的蹂躏,而母亲对他也是有感情的。作者用了很长的篇幅描写了母亲和甫大夫的最后一次交欢,把他们的爱渲染的淋漓尽致。最后写到母亲去世后和甫大夫的坟挨得很近,这也表露了母亲和甫大夫微妙的感情关系,字里行间流露出有一种无奈的感伤。
当看到可恨的锁柱死于非命时,我不由松了一口气。可是母亲的磨难并没有因此结束。先是甫大夫死了,虽然甫大夫的母亲最终认可了母亲,可是一切已经日暮西山。后来大贵又出事,这记大锤是何等沉重。她为儿谢罪,她双膝下跪,承受受害人母亲的毒打。这些都是她心甘情愿去做的,因为她的伤心不亚于被害人的母亲。如果可以,她一定愿意用她自己的命换回受害人的两条命,换回她儿子的命。看到这里我忍不住泪湿衣襟。我担心母亲会站不起来,可她还是坚强的站起来了,继续为儿女操心。
文中的大贵,是母亲的保护神。他从小懂事,看到锁柱对母亲的暴行,是唯一一个敢于站出来反抗的,虽然幼小的他的反抗是螳臂当车,对母亲来说也是一种支撑。大贵没有读书,可是他的内心纯洁善良。长大成人的大贵一心想对母亲好,不让母亲再受丁点委屈。可是悲剧再次发生,酒后驾驶撞了了人,还毁尸灭迹。做这些无疑也杀了他自己。大贵的死,让母亲迅速老去。从心里老去。
文中的三贵是最具叛逆性格的,母亲对他付出了最多的爱,他却一次次伤母亲的心。而母亲的心里只有对子女无私的爱,每一个孩子都牵扯着她的心。
母亲对二贵的婚姻是很有主见的,二贵的婚姻不幸福,母亲当机立断让她离了,结果找到了幸福。这样母亲有了短暂的平静快乐。为什么说短暂呢?因为临到晚年,母亲已经熬到油干灯枯。母亲再也操不动心。作者写道:“母亲一次次老去。一次比一次完整。一次比一次彻底。这是母亲最后一次老去。这绝对是母亲的最后一次。”看到这里我的心有了揪心的疼痛,同时也有了一种放松。是的。放松。读这篇文章我的心情始终是揪紧的,和母亲一起经受磨难,一起心痛。终于母亲可以彻底放下了,一切磨难再也和她无关,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说了这么多,这只是我个人对文章的理解。凭我对文学的粗浅认知,不足以对文章做出正确的解析,但是我被文中的母亲深深感动了。这是大贵二贵三贵的母亲,也是天下所有人的母亲。让我们回过身想想自己的母亲,她何尝不是毫无保留地爱着我们。而我们又为她做了多少?我们的母亲,或许她还健在,或许她已经离开我们,可是母爱始终陪伴在我们身边,让我们心存温馨。
感谢周海亮给我们带来了如此感人的文化大餐!真诚地祝福他在文学的浩瀚天空如展翅大鹏越飞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