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恩阳

标签:
邂逅恩阳节气文化寒露 |
分类: 四季如风(游记) |
邂逅恩阳
去巴中是为了看红叶。第一次去时刚好遇到山路塌方,把我们堵在这边,只能无功而返。若干年后再去,才终于得偿所愿。而恩阳古镇,是路过时偶然的邂逅。
恩阳河从古镇旁边流过,流过起凤桥,水码头,继续流向别处。这个曾经米仓古道上最繁华的集镇,如今沉寂安静。古镇上大多是原住居民,烟火气甚浓。
街两边是北川风格老房子,长长的石板路延伸着年代感,维持着古旧的味道。
古镇没有全面翻修,但却有布置。比如房檐上的花篮,还有屋檐下的灯笼。
所幸古镇并没有商业化,街上的店也是当地人自己经营。有许多茶馆,符合四川人的生活习性,坐下来一边品茶,一边谈天说地。
胡家大院是保留下来的一个精致院落。是恩阳古镇首富胡家的旧宅,建于清朝乾隆年间,至今已有两百多年历史。整座院落为二进式四合院,有前后两个天井,依山势建造,整体建筑十分精致。
古镇上还保留有禹王宫、大栈房这样的老建筑。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红色遗迹,在原古房古屋处标注。比如原中共川陕省仪阆县委、恩阳县委、恩阳财政委员会、法庭、红军经理处等各类行政机关遗址。
满街的青石板铺已经被无数脚步磨得棱角光滑。人世间所有的菱角都会被岁月磨平。
有年代感的古街有蓝天陪衬时最美。阳光的恩赐,沐浴所有。无论是屋顶的瓦片,还是石阶旁的青苔,都无一遗漏。而置身其中,仿佛在时光的轮回中行走。
古镇人过着自己的生活。有外人来,他们也不拒绝。逍遥于心,悠闲自在,是他们的生活方式。
门前的红灯笼有些老旧了,但喜气仍在。走在层叠的街巷,踏着高低错落的台阶,看参差的房檐,破旧的红灯笼,感受岁月必然的流逝。
古镇原有37条古街,现存17条古街老巷,其中保存完好的有9条。这样的数据已让人感到安慰。毕竟还有迹可循,没有全军覆没,灰飞烟灭。一切的情绪、情感还有依凭。
行至外围的街巷,青石小桥、河水环绕。路边的房屋更为简朴。有一种乡村的味道,高高低低的石阶上布满青苔,说明人迹罕至,清风雅静。
好奇的走进一个院子,看古树把身子和头伸出天井之外去仰望蓝天。院子里没有一个人,于是赶快退出,不去打扰这份安静。
古镇有几十株古榕树点缀于古街巷间,错落有致,与古建筑相融合,不分彼此。古树的年代和古街一样都很久远,久远到令我们怀念。
国庆大假,寒露前夕,几拨朋友都去了巴中。桃园、米仓山和十八月潭的叶子依然苍翠,要红还要耐心等待一段时日。但看他们描述的恩阳古镇却依旧,还是我曾见到的模样。不争风夺目,不大声喧哗,静静地过着自己的生活。
今日寒露,大假热闹的生活戛然而止。气温也在两三日内直线下降,恢复正常。冬天就要来了,和古镇人一样,我们也要继续我们平凡如常的生活。晚秋露重,需添衣加暖,抵御路途的寒风,以及岁月的侵蚀。
在浓密的夜色中,还是爱做这样的梦,走过那些熟悉的古街巷,从时间的流逝里穿过,眼睁睁看着那些日子从我面前流过,永不复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