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仲秋.云深

(2021-09-30 14:31:18)
标签:

仲秋&bull

.云深

节气

文化

分类: 花开花落(日志)

仲秋.云深


仲秋.云深

秋渐深

 

今年桂花初开,是八月的最末一天。门前的桂花树已经十多载,越长越茂密,今年的花开也是最盛的一次。满树密密匝匝,花香四溢。和往年不同,花开最好的时节无雨。所以看不到往年花随雨落的光景。花牢牢的挺立在枝头,待花落之时,花已枯黄,落在树下草丛,和已枯黄的草一个颜色,分不出彼此。

看树下青草转眼枯黄,才惊觉,秋已渐深。到中秋前后,院子里的桂花又开了第二茬,依然是幽香深远。门前的桂花也开了,但和第一茬相比,少了好多,想必是第一茬太过用力,这一茬只是配合中秋,一种仪式感的纪念。

在花开最好的时候,收了一些花。如此,便觉留住了香,留住了整个秋天。

仲秋.云深

地震

 

916日凌晨433分,被一阵强烈的震动摇醒,深更半夜的这还是第一次。翻看一下朋友圈,被摇醒的人齐齐刷屏。很快就知道是泸县地震。我倒床继续睡,估计一些住高层建筑的,会心有余悸。

地震作为不可预知的未来的一部分,一直伴随在我们左右,从2008年开始,就不曾真正离开,为此,作为生活的一部分,我们早已很习惯。

仲秋.云深

中秋

 

我的月亮节

你的月饼节

 

月亮很圆

月饼也很圆

 

月亮很高很远

月饼很腻很甜

 

月亮的眷顾是清辉加身

月饼的祈愿是天圆地圆

仲秋.云深

故土

 

中秋假期,回妈妈老家城厢转转,感受故乡之情。时隔五年,西街如故,也可说面部全非。不知为何,明知婆婆的老院子寻不到,但还是走进那条几乎没什么人住的巷子里。当然,想寻的东西自是再次寻不到。槐树巷流沙河老家余家院子有人正在凭吊,也不便进去打扰,只有期待下次。

说面目全非是因为古街正在打造。据说总投资100多亿,要2023年才能全面完成。到时东街、西街、各条巷子会复原64个老院子。文庙等古建筑也会恢复。

    眼下绣川書院已翻修完毕,武庙正在维建。于我而言,这的确是一件值得开心的好事,虽然婆婆的老院子不复存在,但故土的影子却会渐渐清晰起来。

仲秋.云深

九月书事

 

毛姆《月亮和六便士》。

月亮和六便士,如同理想与现实。二者时常冲突,让人难以抉择。故事里斯特里克兰在人到中年的时候,从满是六便士的土地起飞,艰难的奔向月亮。

他抛妻弃子,去巴黎学画画。一路颠沛流离,穷困潦倒,最后流放到塔希提岛,画出自己一生中最灿烂辉煌的巨作,却在临死前将其烧毁。因为他已沐浴月光,实现了理想。

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去追逐月亮,大多数人都只能为六便士奔波跋涉。现实冷酷而苍白,却将人禁锢,难以起飞。

茨威格《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重温了这个对“我爱你,与你无关。”最好诠释的旧故事。

爱其实是一种生理现象,与打哈欠、打喷嚏一样无法自控。只是这个陌生女人运气不好,遇人不淑。她对作家的爱,太过卑微,因而这份爱带给她的不是喜悦,而是痛苦。

多年前读第一次时,就有一个疑问,他怎么可能不记得她呢?再读,这个疑问依然存在。特别是重刷了老徐拍的同名电影,这个疑问更加强烈。他居然没记住、没印象。这能说明什么?只能说明她的爱多么枉费,多么不值。对那部电影,留给我印象最深的除了画面唯美,就是林海的配乐《琵琶语》,实在是十分契合。

钱钟书《围城》。

这部书年轻时读不是十分喜欢,因觉太过现实,现实得让人看不到一丝希望。满地六便士,却不见月光。再读之后,却不得不承认,故事之描述,正是现实本来的模样。

“婚姻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钱老是人间清醒,而绝大多数人身陷围城而不自知,谁能说,故事里那些人物不是我们自己呢?

钱老的语言精辟,比喻丰富,精准而精彩,实在是不能让其不自傲。

萧红《呼兰河传》。

若干年后重温此书,还是很喜欢。这不像小说,我是当纪实来读的。记录的所有故事,都是她记忆里的故乡。在她舒缓、平淡的叙述中,是浓厚的乡情,又带有几分惆怅,惆怅中又弥漫着诗意。

东二道街上大泥坑令我记忆深刻。而她与祖父在后花园度过的快乐时光,明朗、温馨,是她童年生活里唯一的明亮。也许和小团圆媳妇相比,她还算幸运。她也以为,只要有祖父,她就拥有了整个世界。但可悲的是后来祖父不在了,再没有人带给她安全的世界,她的人生注定飘零。她用一生,也终没能治愈她童年的伤。

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

静静的顿河,其实一点也不安静。但它却像一面镜子,映照出哥萨克的历史。格里高利的理想不过是和家人一起种田,过平凡而幸福的生活。但在短短四五年间,他两次参加红军,三次投身反革命叛乱,最后不得不陷入反革命深渊而毁灭。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战争使哥萨克们互相厮杀,曾经的亲友变成了仇敌。战争摧毁的不仅是人的肉体,还有心灵。

仲秋.云深

街角的咖啡店

 

刚看到一则消息,玉林西路85号 “老白夜” 101日要重新开业。在很多人的记忆里,都曾有这个街角的咖啡馆。当然,我的记忆里也有。很久以前的某一个夜晚,我曾和朋友们一起坐在这里,喝着蓝山闲聊,记得谈论的话题里有西藏,因当时正准备去。那一夜书吧灯影朦胧,女诗人在另一桌和朋友交谈,影子也很朦胧。

白夜是成都的一个文化符号,诗人和画家常聚于此。贾樟柯也曾在老白夜拍过纪录片。2013年因房东收回店铺,大家只能跟曾经的回忆挥手告别。

在窄巷子新白夜,曾和月亮邂逅过,也和新疆的网友兔姐姐一起相聚过。如今老白夜昔日重现,定会唤起很多人的记忆和情怀。虽是旧址,但也是新生。老白夜的新店招,用何多苓与艾轩合作的《第三代人》画作,代替了当年的代言人巴希利科夫。画中人基本都是当年在白夜出没的常客,属于他们那一代人的纪念。

若下次去坐坐,不知身边的朋友会是谁?又会留下怎样的记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浮生半日
后一篇:邂逅恩阳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