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录)鲍鹏山老师评鲁智深---
(2010-08-31 13:09:53)
标签:
杂谈 |
分类: 人生哲理 |
路见不平一声吼,鲁智深在《水浒传》众多人物中是非常独特的一个,小学生都知道鲁智深拳打镇关西、倒拔垂杨柳等故事,然而对水浒人物的认识多是停留在故事中,很少有从文学角度去认识,鲍鹏山新说《水浒》之鲁智深,突破传统思路,从文学角度,从现代视角出发,讲究新观点、新角度、新讲法。突破对故事情节的简单复述,读出藏于故事背后复杂无比的人性内涵。
但是从文学上来讲故事是非常难的,之前山东大学的马瑞芳在《百家讲坛》讲《聊斋志异》,几乎没有什么影响力,不是她讲得不好,而是文学作品真的不好讲。鲍鹏山「新说水浒」从文学而不是故事角度的讲法就有优势,《水浒》本来就是说唱文学,多少代人这么讲下来,对故事已经很熟悉,所以我能讲故事了,既要简单讲一遍,又要分析。别人是在『讲』故事,我在『阐释』故事。
所谓「阐释」,就是分析这个故事有什么意蕴,你看他比较鲁智深和林冲这两个水浒人物:
鲁智深是天生的英雄,天赋他一颗正义之心,包天之胆,绝世武功,他一出场,就是英雄,他一出手,就是精彩。而林冲乃是人间打造的英雄,是逼成的英雄,他本来真的不是英雄,也不想做英雄,只想做官。他有英雄的材质,却无做英雄的愿望;有做英雄的能力,却无做英雄的勇气。
在鲁智深眼里,人生无坏事,天下无大事。无论什么事,反正不怕事。
而在林冲眼里,人生太多事,天下皆难事。无论什么事,都是烦恼事。
鲁智深是个莽撞人,林冲是个精细人。但是,偏偏这个莽撞人获得圆满,精细人终身遗憾。
我们都知道鲁智深和林冲的故事,他们经历了哪些事我们也了解,但比较两个人的性格气质以后,他们的命运就有了《水浒传》故事里没有讲明的意义。
他说:“这个世界上很怪,有些人就是不认道理认拳头,水浒传实际上有时候就告诉我们一个东西,就是说这个世界上道理很重要,但是有很多人就是不懂道理。因此武松也好,鲁达也好,他们常常讲:我就专打天下不明道理的人。”
在桃花村鲁智深赤条条醉卧刘太公女儿闺房里等山大王的到来,这个故事好像童叟皆知,鲁智深到了山上,叫来二大王,李忠告诉他这就是在渭州打死郑关西的人,周通非常服气,赶紧摸摸脑袋跪拜,真是手下留情,还没死,没用十分力气。这时候,周通能不服气吗?这番道理讲得不错,有道理——拳头后边是有道理的,没有道理的拳头没有道理的武力那叫暴力;有道理的武力有道理的权力,才是正义的力量否则就是邪恶的力量。这是先兵后礼。道理很体察人情。这里有普通的人情世故。但这个必须是他说才有分量,因为有实力的人才有资格跟别人讲道理。
经鲍鹏山老师这么一分析,我们比单纯听故事有趣得多了,因为讲故事大家早已听很多遍了,而听鲍鹏山「阐释」故事,才有新的收获。
1、不求成功,只求成仁,只求心安理得。
2、几乎在每一个人的人生历程里面,总有一些时刻。有一些关头,我们是没有把握的。总有一些关头,有一些关键的时刻,我们对一些事情是无可奈何的。这个时候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态度,一种我们可能就认了,这也可以。但是还有一种那就是挺身而出,这是一种精神。
3、知道做不成还要做,这不是愚蠢,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很高贵的精神。
4、在英雄的观念里,一定有一种东西比生命更重要,你只有这样的观念,你才有可能成为英雄。如果你在这个世界上认为什么东西跟生命相比,那都是次要的,生命是最重要的,那你肯定成不了英雄。你肯定在关键的时刻会堕落,会叛变。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讲,在你的观念里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越多,表现你的人格越高尚。
5、做人和做文章应该是截然相反的。你做人如果是曲曲折折的,就不是好人了,做文章如果像做人那样直率,就不是好文章了。
6、大英雄不能只是顺利的时候是英雄,大英雄不能只是在自己占上风的时候才是英雄,有时候在绝境之中,更能体现出英雄的本色,更能检验出英雄的成色。
7、仁是爱,义是恨;仁是维护,义是修剪。(义者宜也,义者刈也)
鲍鹏山:英雄好汉靠兵器来行侠仗义,我们文人,就靠言论来行侠仗义。那我们看到不平了,用什么相助啊?提笔相助!说话相助!这就是江湖嘛。对于知识分子来说,对社会应该有一种责任和义务。我曾经说过,自己要做“公共知识分子”,就是说现代的知识分子不应该躲在自己的书房里撰文立著,讲些什么大道理,而是应该把自己的专业或者心得,拿到社会中去,拿到生活中去。关心公共事业,同时也具有关心公共事业的能力,有良知有良心,通过自己的知识,影响他人,影响社会。我发现,做讲座也是会上瘾的,因为你自己感知了,就想告诉别人,有向别人倾诉的欲望。“先觉觉后觉”,作为知识分子,应该“好为人师”,这会让我感到兴奋和快慰。
---------------------------------------------------
听了鲍鹏山老师几番高论,真的颇多感慨,不知诸位以为如何?
自古就有“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之说,无非就是希望我们以中为度、别走极端,针对眼下过多愤世嫉俗、自乱其心,那到不仅仅限于“愤青”,还有不少看啥啥不顺眼的“老革命”,为此特谈两点个人感悟:
1、坚信因果无情,福报有异。
我们常讲“人比人,气死人”,由于人与人之间主客观条件不同,人与人之间是没有可比性的;更莫自以为是,总认为自己及子女应该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来,即使不当大官也该发大财。心情可以理解,但如果不能看菜吃饭、量体裁衣,后果肯定不会理想。“知足者常乐”,幸福就在看破放下时,心态平衡处。不错,谁都有资格活得相对好一点,但改善命运靠的是理智性地广结善缘,非情绪化地瞎碰乱撞。
2、莫望火中取栗、刀口舔蜜。
我等小小老百姓,须知只有国泰才能民安,只有民安才能乐业,只有乐业才能业乐。如若政局不稳、社会动乱、生灵涂炭,最最倒霉的还是我等,那对达官贵人们影响不大,他们瘦死骆驼比马大,而得益者只是极少数野心强势者;千万别以为“重新洗牌”后会给我等留下多少好处,天下乌鸦一般黑,前门拒虎后门进狼而已,栽树时有你忙活,乘凉处没你戏看,历来如此,亘古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