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书写尊严  西岭雪

(2015-04-12 22:03:50)
标签:

文化

书写尊严的人

西岭雪

 

  因为与上海昆剧团合作一部昆曲电影,有段时间我经常在绍兴路上走来走去。一天午饭后行食,经过一家情调很好的书店时,便走进去坐了下来。入门显眼处的台子上,便成扇形地摆着淳子的新书。书名忘了,但那个夏日的午后,连同那午后的阳光与微风,却和淳子的名字一起印在了脑海中,想起来总有一种依稀的花香。

去年,因缘巧合在上海小住两个月,每天一有时间就到处寻找上海的老房子,一边为自己的“西望张爱玲”系列再版继续搜集资料,一边思量着要写本关于上海老房子的书。而在武康路老房子艺术中心的书橱里,再次邂逅了淳子的《点点胭脂红》。那是一种惊艳的感觉,只略略翻阅,已经知道这是一本不可不看不能没有的书。工作人员的回答是,只能在此翻阅。来不及失望,回到房间便到网上订了一本。

     到现在都忘不了那段读书的日子的美好。书拿到手,竟然不舍得一下子看完,只允许自己每天看三四篇,坐在落地窗的台榻前,对着楼下的大唐西市遗址,遥想上海的脂粉香浓。往往还要在开卷前特地点燃一枝印度香,再沏上一壶下午茶或者煮一壶咖啡,然后才慢悠悠慢悠悠地翻着,刻意放慢阅读的速度,留给自己思索的空间,不肯像读小说那样狼吞虎咽,因为那样的阅读是配不上淳子的文字的。

读淳子的文字,仿佛是赴约,会让人有种期待中的喜悦和不可知的轻微紧张,因为不知道下一篇会遇到什么,敲开哪扇门,遇到谁,有些什么故事,会有怎样的感动与惶惑。淳子的书,字里仿佛有声音,是带着水音儿的吴侬软语,是花美眷似水流年的昆曲。读久了,终于在字的背面读出了要义——淳子无论写谁,无论是贵族还是一介书生,无论命运把他们置身在何种境遇,他们始终保持了生命的风采和尊严!

因为这本书,我知道自己不会再尝试写同题材的作品了,因为珠玉在前,无需赘言。但却没有任何失落之意,而是满满的喜悦。因为世上有这么好的人,这么好的书,这么好的文字,记录了这么好的事。

  真正与淳子遇见,是今年五月的事了。我们相约在上海新天地一家的咖啡馆。那天下着霏微细雨,沾衣欲湿,细若游丝,我没有打伞,却仿佛是撑一支兰桨破开绿色的荷塘,有种素手去采莲的欢喜。就那样湿漉漉地走进了咖啡馆。之前并没有细看过淳子的照片,可是进了咖啡馆,我就那样自然地走向了坐在窗边的她。记忆里且平白地多了一个自己收伞的瞬间,并且固执地停留在脑海中反反复复,映着她欣然的笑容。她穿着黑色雪纺绸风衣,一顶英式贝雷帽。

 我们聊电影,聊戏剧,聊上海旧事,她对每件事都有鲜明的好恶评判。其实我们的意见往往是相左的,然而好辩的我那天下午却矜默了,倒不是怕得罪了她,而是被她那种不谙人情世故的执著神态给逼住了,忍不住要纵容她的独断专执。

分手时,一起去乘地铁。她走在我前面,黑色纱披飘啊飘的,不知为什么我总是要想起张爱玲写胡适,写他的宽博的长大衣在太平洋码头的风中鼓荡。

    淳子的新书《旗袍》和《口红》面世了。我竟然比她还激动,已经来不及地要赴下一场约会——文字的约会。

    《旗袍》,《口红》,只是念着这两个名词,已经有一种隐幽的香艳飘在眼前了,这两本书是《点点胭脂红》的续写和重写。淳子写的上海,不是在整理资料,而是聊天,仿佛把自己记忆中的故事娓娓叙来,而那些回忆,本来就是藏在她骨子里的。上海跟她是这样的亲,肌肤温凉,刻骨铭心,以至于每段往事根本不需要去想,去搜寻,去讨论,就只是信手拈来轻描淡写便好。后来得知,这样随兴的写作,源自大量的史料采撷、挖掘和踏访,可谓字字皆辛苦。

  很久都没有遇到那么好的文字了,那是一个用心写字的人,将最好的时光从自己珍藏的百宝箱里取出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旗袍和皇后
后一篇:白色,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