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吃西餐,赏美景(实物图片为普罗旺斯阳光餐厅与酒吧)

标签:
转载 |
图文:孔明珠
西餐配美景,是各种旅游杂志最常用的大图,精致的餐具里独具诱惑力的美食是近景,摆盘时尚,食物颜色悦目,肉汁饱满肌理毕现;远景推过去看就是沙滩,棕榈树,吊床,游艇……景色衬托美食,也转移人们对美食过高的期望值,我猜想其中不乏外国美食界专业人士的狡猾。
中国人可实诚多了,中餐大多在屋子里吃,厨师像被考试一样,每个菜都被人眼聚焦,被舌头专注地判决。中餐可能只有某个特定的日子,才会摆到街上去,比如张艺谋电影《千里走单骑》里拍摄的丽江长街宴,乌镇每年春节的长街宴,吃的是热闹,图的是欢腾。
人总是少见多怪,西餐在我们国内一直被视作高档享受。老上海殖民风格严重的街道有西餐馆,解放后延续下来的不多,如红房子,德大西餐馆,天鹅阁……随着革命化的进程,保持优雅腔调的店越来越少,但是西餐馆、西餐文化在人们的眼中,还是挺有震慑力的。记得当年我长到20多岁了,去吃过的西餐还屈指可数,然而同在郊区种田的女生是浦东农家出身的,偶尔去吃了一次,回来连西餐两个字都念不准,称之为“西饭”,这倒让我精神贵族了一番。
在那物质贫乏的年代,我们在家做西餐,用面包粉沾着炸个猪排,必须用泰康黄牌辣酱油蘸着吃。买到板鱼,炸个鱼排。色拉于上海人更不陌生,家里有客人来,小孩子往往被指派做色拉酱。那是个需要耐心和细心的活儿,女孩子掌握大权的机会比较多,而哥哥或者弟弟是只配在旁滴滴油打下手的。新鲜鸡蛋戳个孔,流出蛋白,剩蛋黄,放小碗里打散,色拉油一滴一滴滴下去,用筷子不断搅拌,一定要顺时针或者一直逆时针,慢慢搅拌到蛋黄呈乳白色,鼓胀起来,变成两、三个蛋黄那么多才算好。
土豆煮熟,和红肠、刀豆、胡萝卜、番茄或者、黄瓜、苹果都切成粒,和豌豆、玉米粒一起,加色拉酱搅拌,便成了普通色拉。好吃或不好吃,在于色拉酱制作的成功与否。如果奢侈点加块奶油小冰砖,加点白醋,倒些牛奶,咸度控制好,可称美味色拉。
大多数国人一直以中餐为生,以中餐为荣,将中华美食排在世界第一。可如今出国旅游的多了,尤其是年轻人,接受西餐的环境美,菜式新,与国际接轨没有障碍。媒体整天在报道中式小餐馆用地沟油,想想西餐可能安全很多,因为西餐一般都用橄榄油、黄油,材料不新鲜也做不成好的西餐。
那天朋友邀请我去浦东意索娜意大利餐厅吃周末自助套餐,享受到纯正的意大利西餐和国产浦东陆家嘴风光,身心完全得以放松。餐厅的主厨来自意大利,长得很帅,见多识广,他设计的菜式亦传统亦创新,定是将自己游历世界的经验与口感带入了菜品,那些亮丽优雅的意大利美食与这家店的时尚气质不谋而合。
品尝意大利菜掌握一些知识点是必须的,首先浏览正统的意大利菜单,通常会分为前菜(开胃菜)、海鲜饮品、第一道菜(汤、通心面类)、第二道菜(肉、海鲜)及甜点,有时还细分蔬菜选项,但多半前菜或第一道菜会附有蔬菜,所以不是必点。北意大利菜与法国菜相近,多用乳酪、鲜奶。南意大利则大多用番茄、橄榄油。
意大利菜有“妈妈的味道”之称,因为意大利大多数母亲,会在周日做手擀的意大利面及调味酱,并以自己庭院裁种的青菜、养的鸡、捕获的猎物,再加上母亲的爱,烹煮出人间美食,烙印在孩子的心中。
西餐、美景加亲情,完美假日,完美人生。
http://s5/middle/4b6646begbbcd1fa4b1b4&690
浓郁香醇龙虾汤
http://s11/middle/4b6646begbbcd201eb73a&690
美味细腻入心入肺的鹅肝
http://s11/middle/4b6646begbbcd2172ab6a&690
黄油香煎三文鱼
http://s8/middle/4b6646begbbcd220c2837&690
小羊排
http://s9/middle/4b6646begbbcd22a45878&690
超级美味的牛排
http://s16/middle/4b6646begbbcd231adf7f&690
豪华拿破仑
http://s2/middle/4b6646begbbcd33c56cd1&690
以防嗓子疼,把名片贴了吧,大家自己走过去哈~~~
漏了一张据说最好吃的蜗牛~~不用挖,都是去壳的,吃太多了。那天穷奢极欲回家“忏悔”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