堠堌熏鸡传奇 剧本
(2014-08-09 07:14:47)
标签:
文化历史美食旅游时尚 |
第一场
地点:光岳楼建设工地
时间:中午 晴
画外音:明朝洪武七年,东昌卫守御指挥陈镛为抗击元朝残军的反击,在城中心修建了一座高大的瞭望楼。此楼用筑城剩余的木料修建,雄伟壮观,高耸入云。
忙碌的工地施工景象。
工匠在用斧子用力地砍伐木料。
一声欢呼:“陈大人派人来犒劳我们啦!”
工匠们放下工具向官兵方向跑去。
两个官兵将一锅烧鸡放在地上,说:“陈大人说你们建楼辛苦,特地在家中亲手做了一锅烧鸡犒劳你们,你们可要好好干,不要辜负了陈大人对你们的希望啊!”
工匠们齐说:“谢陈大人!”
官兵转身离去,工匠们纷纷围住大锅分食的背景。
官兵甲说:“这烧鸡是陈大人亲手做的?我不相信。陈大人那么大的官儿,还能干这些下人做的事儿?”
官兵乙:“听说陈大人的父亲临江侯陈德公,就是做烧鸡出身,我告诉你个秘密,你可别往外传!”
官兵甲会意,将头朝乙靠拢。
乙压低声音:“当今万岁就是陈德公的表弟,当年穷困潦倒的时候去偷鸡,还是让陈大人的父亲给他炖的呢!”
甲惊讶的表情。
两人远去的背影。
第二场:工地,傍晚
工头在巡视工地。
忽然他愣住了,自言自语:“什么东西这么香?”
他顺着味道找去,见几个工匠正在用边角废料点火烤制熏鸡。
众人馋涎欲滴的表情。
工头说:“好啊,你们在做熏鸡啊?也不干活?”
小工匠说:“我们看这烧鸡凉了不好吃,就用木屑熏烤了一下,爷爷,您尝尝!”
工头接过熏鸡撕下来一条放在嘴里嚼了嚼:“嗯,好香啊!真好吃!”
陈镛带着几个官兵来到工地,走到众人身后:“是什么这么香啊?”
工头回头看到陈镛到来,慌忙跪倒在地,说:“属下监工不利,纵容工匠休工玩耍,请大人恕罪!”
陈镛扶起工头:“干了一天,也该歇歇了,今天歇好了,明天干劲更足嘛!来,我看看你们烤的熏鸡!”
工头把熏鸡送到陈镛面前。陈镛拿起来闻了闻,脸色凝重了些,又撕下一条咀嚼,若有所思。众人看着陈镛的表情。
陈镛突然露出欣喜的笑容:“好啊!没想到这烧鸡用木屑一熏,竟然有这么好的味道!我陈家做了几十年的烧鸡,竟然没有发现这个秘密!”
陈镛拍拍小工匠的肩膀:“你们有功啊!”
小工匠脸上露出淳朴而憨厚的笑容。
第三场:陈镛的家中 傍晚
陈镛在厨房里转来转去。自言自语:不对,不对!
一个下人说:“大人,有什么不对啊?”
陈镛反问道:“为什么我在家里熏制的鸡,就没有我在工地里吃到的鸡那么好吃呢?”
下人小心翼翼地说:“刚开始时好吃,吃多了就没味道了?”
陈镛:不对!赶紧备马,我到工地再去看看!
第四场 工地
一个灯笼在移动。
陈镛带着随从,在工地里查看。
陈镛捏起一根木屑,放在鼻子上闻了又闻。
陈镛若有所思:“问题在这木料上。来人!”
官兵甲应道:“小的在!”
陈镛:“这是哪里来的木料?”
官兵甲答道:“这是去年攻城时在运河上截获的一批木料,据说是南洋爪哇国进贡给元朝修皇宫用的。这批木料极粗极长,我们修城门时都用完了,剩下的几十根在这里。”
陈镛欣喜地说:“对啊,就是这木料与众不同,才能熏制出好吃的美味!你快把所有工匠砍下来的边角废料都给我收藏入库,不得抛弃!”
官兵甲回答:“是!小的遵命!”
画外音:陈镛自从发现了熏鸡的秘密之后,一直舍不得用这批木料,直到有一位达官贵人路经聊城…..
第五场 堠堌冢下
马蹄走过带有“堠堌”两字的石碑前。
身穿红衣的燕王朱棣与陈镛并肩走在堠堌冢前。
陈镛:殿下,前面就是临清州地界,为兄就只能送你到这里了。此去北平一路辛苦,望殿下保重!来人啊,备酒!“
随从摆上酒桌和菜肴。两人对饮。
朱棣用筷子不经意地夹起一片鸡肉,放在嘴里,脸上露出惊讶的表情。
朱棣加快了咀嚼的速度。
朱棣问:“表哥,你这鸡肉是谁做的?“
陈镛:“是为兄亲自熏制的。“
朱棣:“好啊,真好吃!表哥你真有一手!可惜我到了北平,就吃不到这样的美味了!“
陈镛:“殿下带上几只,在路上权作充饥之用。“
朱棣面露惊喜之色:“好,谢谢表哥!“
画外音:几十年过去了,当时的懵懂少年,已经成为了叱咤风云的一代帝王。而陈镛因受到丞相胡惟庸案的牵连,也早已归隐不知所踪。
第六场:御花园内
朱棣皇帝带着几个爱妃在玩耍。
妃子甲:陛下,这芙蓉鱼片真好吃,陛下快尝尝吧!“
妃子乙(吃醋地表情):姐姐你不知道,陛下最爱吃的是一品熊掌呢!“
朱棣:你们知道,天下最好吃的是什么啊?
妃子们齐声说:是什么呀?陛下快说!
朱棣:二十五年前,朕路经东昌府堠堌冢,在那里吃到的熏鸡,可谓天下之至美。
妃子甲:是吗?妾身也要尝尝!
妃子乙:陛下,我也要吃!
朱棣:好,我就让东昌府再进贡一批这样的堠堌熏鸡!
第七场:紫禁城内
宫中侍卫献上熏鸡。
朱棣夹了一筷子,品味了一下,表情有怒意。
朱棣高声道:“把献熏鸡之人带上来!“
陈镛后人入内跪倒。
朱棣喝道:“大胆庶民,竟敢用假熏鸡冒充堠堌熏鸡,该当何罪?“
陈镛后人:陛下,这就是按照古法熏制,不敢有半点差池啊!
朱棣:朕当年路过堠堌时,吃到的熏鸡可比这个美味得多,你又如何解释?“
陈镛后人:启禀陛下,当年运河上进贡元朝的通天木被东昌卫指挥使截获,工匠用木料修建余木楼,那熏鸡是用通天木上砍下来的边角料熏制的,所以有此奇香。如今那批木料已经用完,让小的到哪里再去找这样的原料啊?
朱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我堂堂大明皇帝,找几根木料又有何难?说,这木料是哪里产的,再让他们进上就是了!
陈镛后人:启禀陛下,这通天木据说是来自南洋的苏门达腊,据中土有万里之遥;而且此木的名称也不知道,即使是到了苏门答腊也无处找寻啊!
朱棣面色一沉:这个……
一旁闪出一人,正是三宝太监郑和。
郑和上前回禀道:微臣自幼随父亲游荡,粗通航海之法,若陛下恩准,郑和愿请一道圣旨,往西洋走一遭,替陛下寻找通天木所在。
朱棣大喜:郑爱卿此言正合朕意,赐你宝船二十艘,军士二万名,前去西洋寻宝!
郑和:谢万岁!
第八场:厨房内,陈镛后人在分辨香料气味,熏制熏鸡,忙碌的背影虚化,镜头落在熏鸡为前景的特写上。
画外音:郑和历尽千难万险,走遍东南亚及印度、非洲,七下西洋,终于找回了传说中的神秘香料。陈镛的后人依据此配方代代相传,做出天下难得的美味熏鸡,奉献四方。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品尝堠堌熏鸡后曾写下“堠堌熏鸡甲天下,东昌美食第一家”的诗句。如今,这道历经明清两代帝王赞赏的东昌美食,已在灿云食品公司的流水化生产下,走上了人民大众的餐桌,成为一道聊城的美食传奇。
出演职员表,剧终
演员:
朱棣:四十岁左右
少年朱棣:十五岁左右
陈镛
陈镛后人
郑和
老工匠
小工匠
官兵甲
官兵乙
妃子甲
妃子乙
下人
侍卫
随从
其他工匠:若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