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烹饪大师朱培寿先生专访
(2008-11-30 14:37:31)
标签:
城市印象美食老昆明文学/原创我记录 |
分类: 市场快讯 |
美味来自真诚
——中国烹饪大师朱培寿先生专访
4、坚持就有回报
厨师工作很辛苦,地位也不高,特别是解放前,厨师要找媳妇都很难。当时的服务员招工很严,几乎是百里挑一美女帅哥,小厨师是没有机会获得爱情的亲睐。
刚刚进入餐饮行业的朱大师才16岁,一切从打杂开始:烧火、拣菜、扫地、洗碗等,杂乱的一切活计都是徒弟们干的。从打杂到上灶在过去要化三、五年的功夫,从做了厨师到成为大师,朱大师花了20多年的修炼和努力,对厨艺的精益求精,造就了大师级的今天。
在1988年,他为了参加昆明市的一次烹饪大赛,为了做一个鱼香肉丝就反复做了上百回,将选料、清洗、切配、粗加工、细加工、刀法、火候、调味、配料、装盘装饰等各个环节打散后认真研究,又重新组合,力求将一道传统的美食做到最好。在一个月的大赛上,他的这道鱼香肉丝获得了昆明市第一次烹饪大赛的第一名,让他脱颖而出。
这样认真做一道菜,就养成了研究的习惯和好工作流程,再做其他菜肴的时候,也就举一反三、熟门熟路了。
梅花香自苦寒来,在他不懈的努力下,事业有了大的进步,爱情也在与餐厅漂亮服务员的交往中慢慢产生,成为令人羡慕的一对。而他的另外一半,也在后面的几十年中,默默无闻地支持着他的艰难事业。
说到近来人生最得意的事情,朱大师说就是2006年,其弟子马聪获得了云南省总工会举办的烹饪状元大奖;2007年,他带领弟子参加第三届国际食用菌烹饪大赛,获得了团体赛第一名,其弟子刘开宏获得了第一名,改变了前两届国际食用菌大赛云南厨师没有参加更没有获奖的遗憾。
相关连接:
人物档案
1992-1995年在德国基尔市“汉宫楼”中餐馆任厨师长,在第四、第五届全国烹饪大赛中均获得金牌,昆明市饮食公司技术总监,现担任滇味饭庄经理。他同时还是昆饮厨师进修学校的校长,专门负责讲授食品雕刻、泡沫雕、琼脂雕等内容。
参加工作后,即凭借个人良好的职业技术能力在昆明市商业局组办的技术比赛中取得“昆明市行业烹饪比赛”第一名的成绩,并获得优秀生产能手的称号。 1992 年经层层考核为德国基尔市的中餐馆“汉宫楼”选中,出国事厨,并因精湛的技术担任了“汉宫楼”的厨师长。经过国外 4 年的锻炼,在阅历及技术都得到提高之后于 1995 年回到了国内。回国后以成熟的技师形象在全国烹饪大赛中,一路过关斩将,一举夺
得了第四届全国烹饪大赛金牌三枚,率队为云南省夺取了第一个全国烹饪大赛团体金奖,受到昆明市副食品局及昆明饮食服务有限公司嘉奖。
在杭州第二届中国美食节中国名菜名店大赛中荣获冷盘金奖。 2002 年参加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组织的职业技能竞赛裁判员资格培训取得餐饮职业国家级职业技能竞赛裁判员资格。 2003 年被中国饭店协会授予了中国烹饪大师称号。 2004 年率队参加了第五届全国烹饪技术大赛,经过四天角逐,获得银奖。 2005 年因个人成绩优秀、技术突出,在同行业有较高的影响力,从而被昆明市劳动和技术保障局授予“首届昆明市有突出贡献高技能人才称号”。同年,被中国烹饪协会又授予了“中国烹饪大师称号”,成为了云南省唯一一名被中国烹饪协会和中国饭店协会双重命名的中国烹饪大师。执裁过“第五届全国烹饪大赛”、“第二届全国中餐技能创新大赛”以及云南地区各类烹饪赛事等业界权威比赛 , 应邀担任过“美味中国 CCTV 电视大奖赛”评委。
在三十年的厨艺生涯中,能够博采众长,推陈出新,其代表作品有虾球靠刺参、三彩脊丝干巴菌、鱼跃龙门、松仁爆鸡枞、清炒冷菌等菜品。参与编写出版的烹饪专著有《滇菜大系》、《中国名菜谱 • 云南分册 》、《厨师考核指南》。其创作的“鸡汁冷菌锅”获“中华名火锅”称号。
在个人技艺日益精进的同时,一直致力于对后备人才的培养,尽可能的为年轻人创造条件,绝不保守,诚心实意地、毫无保留地把自己所掌握的技术技艺传授给年轻人。带教下的学生、徒弟,多次在全国烹饪大赛中荣获金奖,个人也被昆明市总工会授予 “十佳师徒”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