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空气里所有的声音,听声音里生命的感觉。
这是多年前一个知名电台节目主持人用过的片花。那时,我刚刚毕业,新入行。对这段话记忆深刻。到现在,每当我听到一些声音传递出的美妙感觉时,我就会想起这两句话。
今天晚上,陆陆续续看了几篇东西,突然有些睡不着觉了。惦记起了自己一直有的一个情结。
先是看冯仑的博客里,有一篇叫做《崔永元是如何感动我的》。他说自己初见崔永元的时候,觉得他有点装,讲长征理想什么的。后来和王石一起去了他的工作室,看到小崔花了十几二十年在做同样的一件事,记录当下中国人的状态,而且到处筹资,默默无闻。他觉得自己看到了一个有责任感的男人。把别人的事儿当自己事儿,自己不把自己当事儿,自己都抑郁了,还操心这个民族的历史是不是能记录下来。这感动了他和王石,后来他们就成了好朋友。参与到了口述历史的活动中来。
接着,我又看到了一篇对柴静的专访,讲她是如何观察、记录和感受,在形形色色的人中,阅读生命。《看见》我一期都没有看,可是我不断的看她的博客,看她如何用精妙的语言描述自己在采访中的感受。她说自己在现场时,会进入一种完全敏感的状态,感觉头都被打开了,神经裸露在外面,非常美妙。《看见》的介绍语是这样的:
观察变化中的时代生活,用影像记录事件中的人,努力刻画这个飞速转型的时代中,人的冷暖、感知、思想与渴望,期待和观众一起,了解陌生,认识彼此;端详相似,审视自我。
我想起自己看纪录片《故宫》时的感受。
镜头中天空流云飞快掠过,天色由清明转为黄昏,故宫的红色大门徐徐对开……
“是谁,创造了历史?又是谁,在历史中创造了伟大的文明。”
背景浑厚的男声如音乐般响起……
流星坠落,穿越云层……
我简直浑身都起了鸡皮疙瘩。那时,就想,有生之年,能做一部这样的片子。死而无憾了。
后来,采访导演周兵,他的温文儒雅和名士风范,让我心折不已。内心更是激荡。节目结束,我说,让我去您那里实习吧。我太想参与到这样一个记录历史的过程中了。
几年前,我深夜接到好友的一个电话。她在香格里拉。正在听一位藏族音乐人的演出。她激动的无与伦比,一定要我答应做一期关于这个人的节目。
我欣然答应。这个人,叫才让。
后来,他来北京。我在录播间里采访他。听他清唱自己收集到的古老歌谣。那原本作为法器的乐器叮铃一响,余音久久缭绕不绝。我顿时忘记了呼吸。
就是这个才让,带着简陋的录音设备,走遍西藏的偏远地区,录制那些老人们代代相传的民歌。如今,很多老人已近古稀,随着他们的逝去,很多歌声就此成为绝响。
每当我遇到这样的人时,我内心的声音就响亮起来。仿佛在告诉我说,去吧!跟他们一样,去做一个记录者!去听空气里的声音,去把这些声音收集起来,去让这些声音中的故事成为人们共同的记忆。
央视的评论部副主任陈虻,弥留之际曾说:“死亡不可怕,可怕的是人没有了记忆,或者没有人来印证你的记忆,那等于死亡。”
除了一天天接近死亡,我还能做些什么,让这一场生命没有白活过呢?
深夜写就此文,仅作记录,也是鞭策。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