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朋友拉去参加了一个生日聚会,地方选在雍和宫的一个很有特色的私家菜馆,叫28号院私家菜。出了雍和宫地铁口,在香烟袅袅的戏楼胡同里穿梭一阵,就会看见一处红墙绿竹的人家。那是一个小小的四合院,布置的古香古色,有一个小院子,放着鱼缸,垂着灯笼,很是舒适自在。
下午阳光的好的时候,可以和三五好友坐在院子里聊聊天喝喝茶,晚上冷了可以坐在房间里温暖的大沙发上,品尝一下这里精致可口的私房菜。

随风摇曳平添意境的灯笼

窗外几管修竹,绿意袭人,是一个发呆的好地方。
看见主人摆弄相机,我又忍不住手痒。我知道我算是又上了一条贼船,终于开始染指摄影这个行当。其实早就喜欢拍拍东西,只是大多是用手机记录生活中偶尔的灵光一现。出去旅游始终带个卡片机,虽然也知道单反效果更好,可始终不能逾越的就是嫌沉怕麻烦这个重要的心理关口。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借用了朋友的单反居然越来越有手感。那些虚虚实实的景深让我相机里的画面不再平面刻板,很有了一些韵味和艺术气息。而重量也不知不觉的被自己忽略,甚至开始享受那沉甸甸的质感,进而变态的享受快门按动时那特殊的“咔嗒”声——对,是“咔嗒”而不是“咔嚓”,从快门的声音就已经可以分辨出单反和卡片的区别。
对于构图,我对自己还比较有自信。我也一直相信,摄影不光是是技术活,还应该是艺术和审美。要用图片来说话,镜头的角度和取景便是你的诉说方式。这个朋友用的相机并不特别高端,大概买的比较早,还是佳能的450D,但是镜头配的都是红圈的专业头。后来天色渐晚,他就换了一个定焦的头。我现在正是热情高涨的时刻,看见有人摆弄相机就凑上去问三问四。看我在旁边流口水,他就索性把相机给了我,让我充当摄影师。
这是我头一次领教了定焦头的魅力,虽然不能推拉镜头害得我自己前后奔波,可是大光圈带来的景深效果真让我惊喜。席间也有爱摄影的给我指点,原来这颗50MM定焦的头也不过2000元,而且一反我以往认为越好的镜头越笨重的错误理念,非常的小巧轻便。
于是整场PARTY,只见我从厨房拍到厕所,从灯笼拍到酒瓶,又把认识的不认识的来宾每个人都摁住拍特写。由于室内光线柔和,我不舍得开闪光灯破坏意境,只得屏息静气端稳了相机,并一再对被拍对象大喝“不许动!”
直到现在,我自己的相机购置方案还没有出台,我不断咨询业界高人,结果是越问预算越高。我也终于切身体会了这个被称为烧钱不归路的爱好。开始很理智,想着450D套机也就四千多,对我这种菜鸟入门刚好。可没多久就发现,还是应该提升一下档次,于是锁定40D。朋友新买的相机配了17-85的头,我借来练手,在春游的时候背着为同事们留影,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可是前两天见到一位职业摄影师,我毕恭毕敬的问意见,他语重心长的告诉我应该买全画幅。并且不指导5D,直奔5D
MARK2。我虽然听说了全画幅机器的介绍,无限神往,但是1万5、6的纯机身价格还是让我及时恢复了理智。而经过昨天一场体验,我已经控制不住的想要为自己再加上一颗定焦头的预算。那么,我到底该买个什么样的相机?是直接一步到位全画幅,还是听从建议买个450D再配个好点的头?变焦头又该买什么样的?是满足自己的实际便利直接上个18-200,还是服从专家建议老老实实配几个套机头?是先稳步前进攒几个性价比好的头,还是咬咬牙上个红圈的专业头……
你瞧,我的摄影之路才刚刚开始,问题已经层出不穷。但是要命的是,我居然已经开始爱上了这些问题,并且很为自己背着大相机的侧影陶醉……看来,事情往往就是这样开始的。
4月24日-5月2日,参加一个媒体访问团去荷兰。这是一次练手的好机会,同行的有数位摄影高人,谈起器材都神采飞扬。前辈们非常慷慨说要让我试用他们的设备。我不知道用完之后我又会有怎样的新鲜体验。也心下忐忑不安,不知道吃惯了鲍鱼燕窝的肠胃,是否还能屈就清粥小菜。
贴一些图上来,让大家看看我有没有继续烧钱的潜质:)

洗手池边的金鱼缸

洗手池

洗手间门上的男女标志

一盏灯平添几缕温馨

开门迎客,这可是招财进宝的好彩头。

窗下的菩萨像

一帘幽梦

菜不错

酒也不错

调酒师更不错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