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07-8-15 世间女子

(2007-08-18 16:03:41)
标签:

艺术赏析

分类: 声音花园

【选歌】

 

周迅《幸福花园》

张悬《喜欢》

许飞《那年夏天》

The Innocence Mission《Colours Of The World》

陈淑桦《滚滚红尘》

卡奇社《日光倾城》

世界音乐合集《世间女子》

 

 

2007-8-15 <wbr>世间女子

 

三毛

   

    三毛(Echo,1943年3月26日 -- 1991年1月4日),是台湾70至80年代的着名作家,其读者遍佈全世界华人社群。

 

名字


     三毛原名陈懋平,因幼时学不会写那个"懋"字,每次写名字时,自作主张把中间那个字跳掉;后干脆改名为陈平,弟弟们的"懋"字也都跟着去掉。

 

    三毛给自己取的英文名叫Echo,三毛是笔名,也因她喜欢漫画《三毛流浪记》及其作者张乐平先生之故。从三毛的《闹学记》序中只提及"三毛"二字中暗藏一个《易经》的卦。三毛的父亲陈嗣庆曾问三毛:"取名字还卜卦吗?",三毛说:"不是,是先取了以后才又看易经意外发现的,自己也吓了一跳。"但三毛本人又曾说过,起初起此名,是因为这个名字很不起眼;另有一个原因就是说自己写的东西很一般,只值三毛钱。

 

生平


    三毛祖籍浙江省定海,出生于重庆,幼年跟着父母迁到台湾。曾就读于北一女中,却因为忧郁症而休学。1964年,获张其昀特许,入中国文化大学哲学系,课业成绩优异,1967年休学,文化大学肄业。1967年,赴西班牙马德里文哲学院留学,后就读于德国哥德书院,并在美国伊利诺大学法学图书馆工作。1981年回国,在文化大学任教。1984年,辞去教职,而以写作、演讲为重心。

 

    1973年,在非洲沙漠小镇(今撒拉威阿拉伯民主共和国的阿尤恩)与西班牙人荷西.马利安.葛罗结婚;婚后定居于西属撒哈拉的迦纳利岛,并以当地的生活及见闻为背景,创作出许多充满异国特色的作品,如《撒哈拉的故事》和《哭泣的骆驼》。1979年,荷西在拉芭玛岛的海中潜水时遇意外丧生。

 

    1991年1月4日,因子宫内膜增生症住院治疗的三毛被发现在台北荣总病房内用丝袜上吊自杀死亡,得年48岁。

 

    三毛曾说:“如果选择了自己结束生命这条路,你们也要想得明白,因为在我,那将是一个幸福的归宿。”1991年1月4日清晨,三毛终于用她决绝的方式,给无数热爱她、热爱她的文字的人们留下一个永远的背影。那朵顽强绽放在撒哈拉上的奇葩,至今还是多少人难忘的梦里落花…… 

 

2007-8-15 <wbr>世间女子

 

 

大胡子与我

 

        结婚以前大胡子问过我一句很奇怪的话:"你要一个赚多少钱的丈夫?"

 

      我说:"看得不顺眼的话,千万富翁也不嫁;看得中意,亿万富翁也嫁。"

 

      "说来说去,你总想嫁有钱的。" 

 

    "也有例外的时候。"我叹了口气。

 

    "如果跟我呢?"他很自然地问。

 

    "那只要吃得饱的钱也算了。"

 

    他思索了一下,又问:"你吃得多吗?"

 

    我十分小心地回答:"不多,不多,以后还可以少吃点。"

 

    就这几句对话,我就成了大胡子荷西的太太。

 

    婚前,我们常常在荷西家前面的泥巴地广场打棒球,也常常去逛马德里的旧货市场,再不然冬夜里搬张街上的长椅子放在地下铁的通风口上吹热风,下雪天打打雪仗,就这样把春花秋月都一个一个地送掉了。

 

    一般情侣们的海誓山盟、轻怜蜜爱,我们一样都没经过就结了婚。回想起来竟然也不怎么遗憾。

 

    前几天我对荷西说:"华副主编蔡先生要你临时客串一下,写一篇《我的另一半》,只此一次,下不为例。"

 

    当时他头也不抬地说:"什么另一半?"

 

    "你的另一半就是我啊!"我提醒他。

 

    "我是一整片的。"他如此肯定地回答我,倒令我仔细地看了看说话的人。

 

  "其实,我也没有另一半,我是完整的。"我心里不由得告诉自己。

 

  我们虽然结了婚,但是我们都不承认有另一半。我是我,他是他。如果真要拿我们来劈,又成了四块,总不会是两块。所以想来想去,只有写《大胡子与我》来交卷,这样两个独立的个体总算拉上一点关系了。

 

    要写大胡子在外的行径和做人,我实在写不出什么特别的事来。这个世界上留胡子的成千上万,远看都差不多,叫"我"的人,也是多得数不清,所以我能写的,只是两人在家的一本流水账,并无新鲜之处。

 

    在我们的家里,先生虽然自称没有男性的优越自尊等等坏习惯,太太也说她不参加女权运动,其实这都是谎话,有脑筋的人听了一定哈哈大笑。

 

    荷西生长在一个重男轻女的传统家庭里。这么多年来,他的母亲和姐妹有意无意之间,总把他当儿皇帝。穿衣、铺床、吃饭自有女奴甘甘心心侍候。多少年来,他愚蠢的脑袋已被这些观念填得满满的了;再要洗他过来,已经相当辛苦。可惜的是,婚后我才发觉这个真相。

 

    我本来亦不是一个温柔的女子,加上我多年前,看过胡适写的一篇文章,里面一再地提到"超于贤妻良母的人生观",我念了之后,深受影响,以后的日子,都往这个"超"字上去发展。结果弄了半天,还是结了婚,良母是不做,贤妻赖也赖不掉了。

 

      就因为这两个人不是一半一半的,所以结婚之后,双方的棱棱角角,彼此都用沙子耐心地磨着,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够磨出一个式样来。如果真有那么一天,两人在很小的家里晃来晃去时,就不会撞痛了彼此。

 

    其实婚前和婚后的我们,在生活上并没有什么巨大的改变。荷西常常说,这个家,不像家,倒像一座男女混住的小型宿舍。我因此也反问他:"你喜欢回家来有一个如花似玉的女同学在等你,还是情愿有一个像《李伯大梦》里那好凶的老拿棍子打人的黄脸婆?"

 

    大胡子,婚前交女友没有什么负担,婚后一样自由自在,吹吹口哨,吃吃饭,两肩不驼,双眼闪亮。受家累男人的悲戚眼神、缓慢步履,在此人身上怎么也找不出来。

 

    他的太太,结婚以后,亦没有喜新厌旧改头换面做新装。经常洗换的,也仍然是牛仔裤三条,完全没主妇风采。

 

    偶尔外出旅行,碰到西班牙保守又保守的乡镇客店,那辛苦麻烦就来了。

 

      "请问有没有房间?"大胡子一件旧夹克,太太一顶叫花子呢帽。两人进了旅馆,总很客气地问那冰冷面孔的柜台。

 

    "双人房,没有。"明明一大排钥匙挂着,偏偏狠狠地盯着我们,好似我们的行李装满了苹果,要开房大食禁果一般。

 

      "我们结婚了,怎么?"

 

    "身份证!"守柜台的老板一脸狡猾地冷笑。

 

    "拿去!"

 

      这人细细地翻来覆去地看,这才不情不愿地交了一把钥匙给我们。

 

      我们慢慢上了楼。没想到那个老板娘不放心,瞪了一眼先生,又追出来大叫。

 

      "等一下,要看户口名簿。"那个样子好似踩住了我们尾巴似的得意。

 

      "什么,你们太过分了!"荷西暴跳起来。

 

    "来,来,这里,请你看看。"我不情不愿地把早已存好的小本子,举在这老顽固的面前。

 

    "不像,不像,原来你们真结婚了。"这才化开了笑容,慢慢地踱开去。

 

      "奇怪,我们结不结婚,跟她有什么关系?你又不是她女儿,神经嘛!"荷西骂个不停。

 

    我叹了口气,疲倦地把自己抛在床上。下一站又得多多少少再演一场类似的笑剧,谁叫我们"不像"。

 

    "喂!什么样子才叫'像',我们下次来装。"我问他。

 

    "我们本来就是夫妻嘛!装什么鬼!"

 

    "可是大家都说不像。"我坚持。

 

    "去借一个小孩子来抱着好了。"

 

    "借来的更不像,反正就是不像,不像。"

 

    谁叫我们不肯做那人的另一半,看来看去都是两个不像的人。

有一天,我看一本西班牙文杂志,恰好看到一篇报道,说美国有一个女作家,写了一本畅销书,名字我已记不得了。总之是说--"如何叫丈夫永远爱你"。

 

    这个女作家在书中说:"永远要给你的丈夫有新奇感。在他每天下班之前,你不妨改一种打扮。今天扮阿拉伯女奴,明天扮海盗,大后天做一个长了翅膀的安琪儿,再大后天化成一个老巫婆……这样,先生下班了,才会带着满腔的喜悦,一路上兴奋地在想着,我亲爱的宝贝,不知今天是什么可爱的打扮--"

 

      又说:"不要忘了,每天在他耳边轻轻地说几遍,我爱你--我爱你--我爱你-- "

 

    这篇介绍的文章里,还放了好几张这位婚姻成功的女作家,穿了一条格子裙,与丈夫热烈拥吻的照片。

 

    我看完这篇东西,就把那本杂志丢了。

 

    吃晚饭时,我对荷西说起这本书,又说:"这个女人大概神经不太正常;买她书的人,照着去做的太太们,也都是傻瓜。如果先生们有这么一个千变万化的太太,大概都吓得大逃亡了。下班回来谁受得了今天天使啦,明天海盗啦,后天又变个巫婆啦……"

 

      他低头吃饭,眼睛望着电视,我再问他:"你说呢?"

 

    他如梦初醒,随口应着:"海盗!我比较喜欢海盗!"

 

    "你根本不在听嘛!"我把筷子一摔,瞪着他。他根本看不见,眼睛又在电视上了。

 

    我叹了口气,实在想把汤泼到他的脸上去。对待这种丈夫,就算整天说着"我爱你",换来的也不过是咿咿啊啊,婚姻不会更幸福,也不会更不幸福。

 

    有时候,我也想把他抓住,  嗦嗦噜苏苏骂他个过瘾。但是以前报上有个新闻,说一位先生,被太太喋喋不休得发了火,拿出针线来,硬把太太的嘴给缝了起来。我不希望大胡子也缝我的嘴,就只有叹气的份了。

 

    其实夫妇之间,过了蜜月期,所交谈的话,也不过是鸡零狗碎的琐事,听不听都不会是世界末日;问题是,不听话的人,总是先生。

 

      大胡子,是一个反抗心特重的人,如果太太叫他去东,他一定往西;请他穿红,他一定着绿。做了稀的,他要吃干的;做了甜的,他说还是咸的好。这样在家作对,是他很大的娱乐之一。

 

      起初我看透了他的心理,有什么要求,就用相反的说法去激他,他不知不觉地中了计,遂了我的心愿。后来他又聪明了一点,看透了我的心理。从那时候起,无论我反反复复地讲,他的态度就是不合作,如同一个傻瓜一般地固执,还常常得意地冷笑:"嘿!嘿!我赢了!"

 

  "如果有一天你肯跟我想得一样,我就去买奖券,放鞭炮!"我瞪着他。

 

  我可以确定,要是我们现在再结一次婚,法官问:"荷西,你愿意娶三毛为妻吗?" 他这个习惯性的"不"字,一定会溜出口来。结过婚的男人,很少会说"是",大部分都说相反的话,或连话都不说。

 

  荷西刚结婚的时候,好似小孩子扮家家酒,十分体谅妻子,情绪也很高昂,假日在家总是帮忙做事。可惜好景不常,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他背诵如教条的男性自尊又慢慢地苏醒了。

 

  吃饭的时候,如果要加汤添饭,伸手往我面前一递,就好似太阳从东边出来一样的自然。走路经过一张报纸,他当然知道跨过去,不知道捡起来。有时我病了几天,硬撑着起床整理已经乱得不像样的家,他亦会体贴地说:"叫你不要洗衣服,又去洗了,怎么不听话的。"

 

  我回答他:"衣不洗,饭不煮,地不扫,实在过不下去了,才起来理的。"

 

  "不理不可以吗?你在生病。"

 

  "我不理谁理?"我渴望这人发条开动,做个"清扫机器人"有多可爱。

 

  "咦,谁也不理啊!不整理,房子又不会垮!"

 

  这时候我真想拿大花瓶打碎他的头,可是碎的花瓶也得我扫,头倒不一定打得中,所以也就算了。

 

  怎么样的女人,除非真正把心横着长,要不然,家务还是缠身,一样也舍不得不管。真是奇怪的事情。这种心理实在是不可取,又争不出一个三长两短来。

 

  我们结合的当初,不过是希望结伴同行,双方对彼此都没有过分的要求和占领。我选了荷西,并不是为了安全感,更不是为了怕单身一辈子。因为这两件事于我个人,都算不得太严重。

 

  荷西要了我,亦不是要一个洗衣煮饭的女人,更不是要一朵解语花。外面的洗衣店、小饭馆,物美价廉,女孩子莺莺燕燕,总比家里那一个可人。这些费用,不会超过组织一个小家庭。

 

  就如我上面所说,我们不过是想找个伴,一同走走这条人生的道路。既然是个伴,就应该时刻不离地胶在一起才名副其实。可惜这一点,我们又偏偏不很看重。

 

  许多时候,我们彼此在小小的家里漫游着,做着个人的事情,转角碰着了,闪一下身,让过双方。那神情,就好似让了个影子似的漠然。更有多少夜晚,各自抱一本书,啃到天亮,各自哈哈对书大笑,或默默流下泪来。对方绝不会问一声:"你是怎么了,疯了?"

 

  有时候,我想出去散散步,说声"走了",就出去了,过一会自会回来。有时候早晨醒了,荷西已经不见了,我亦不去瞎猜,吃饭了,他也自会回来的。饥饿的狼知道哪里有好吃的东西。

 

  偶尔的孤独,在我个人来说,那是最最重视的。我心灵的全部从不对任何人开放。荷西可以进我心房里看看、坐坐,甚至占据一席,但是,我有我自己的角落,那是"我的,我一个人的"。结婚也不应该改变这一角,也没有必要非向另外一个人完完全全开放,任他随时随地跑进去捣乱,那是我所不愿的。

 

    许多太太们对我说:"你这样不管你先生是很危险的,一定要把他牢牢地握在手里。 "她们说这话时,还做着可怕的手势,捏着拳头,好像那先生变成好小一个,就在里面扭来扭去挣扎着似的。

 

  我回答她们:"'不自由,毋宁死。'我倒不是怕他寻死。问题是,管犯人的,可能比做犯人的还要不自由,所以我不难为自己,嘿!嘿!"

 

  自由是多么可贵的事,心灵的自由更是我们牢牢要把握住的,不然,有了爱情仍是不够的。

 

 有的时候,荷西有时间,他约了邻居朋友,几个人在屋顶上敲敲补补,在汽车底下爬出爬进,大声地叫喊着。漆着房子,挖着墙,有事没事地把自己当做伟大的泥水匠或木匠。我听见他在新鲜的空气里稀里哗啦地乱唱着歌,就不免会想到:也许他是爱太太,可是他也爱朋友。一个男人与朋友相处得欢乐,即使在婚后,也不应该剥削掉他的。谁说一个丈夫只有跟妻子在一起时才可以快乐?

 

 可惜的是,跟邻居太太们闲话家常,总使我无聊而无耐,尤其是她们东家长西家短起来,我就喝不下咖啡,觉得什么都像泥浆水。大胡子不是一个罗曼蒂克的人,我几次拿出《语言行为》这本书来,再冷眼分析着他的坐相、站相、睡相,没有一点是我希望他所表现出来的样式,跟书上讲的爱侣完全不同。有一次,我突然问他:"如果有来世,你是不是还是娶我?"

 

        他背着我干脆地说:"绝不!"

 

        我又惊又气,顺手用力啪地打了他一拳,他背后中枪,也气了,跳翻身来与我抓着手对打。

 

    "你这个小瘪三,我有什么不好,说!"

 

    本来期望他很爱怜地回答我:"希望生生世世做夫妻。"想不到竟然如此无情的一句话,实在是冷水浇头,令人控制不住,我顺便又跳起来踢他。

 

    "下辈子,就得活个全新的样子,我根本不相信来世。再说,真有下辈子,娶个一式一样的太太,不如不活也罢!"

 

    我恨得气结,被他如此当面拒绝,实在下不了台。

 

    "其实你跟我想的完完全全一样,就是不肯讲出来,对不对?"他盯着我看。

   

     我哈的一下笑出来,拿被单蒙住脸。真是知妻莫若夫,我实在心里真跟他想的一模一样,只是不愿说出来。

 

    既然两人来世不再结发,那么今生今世更要珍惜,以后就都是旁人家的了。

 

     大胡子是个没有什么原则的人,他说他很清洁,他每天洗澡、刷牙、穿干净衣服。可是外出时,他就把脚搁在窗口,顺手把窗帘撩起来用力擦皮鞋。

 

    我们住的附近没有公车。偶尔我们在洗车,看见邻居太太要进城去,跑来跟我们搭讪,我总会悄悄地蹲下去问荷西:"怎么样,开车送她去?起码送到公路上免得她走路。"

 

    这种时候,荷西总是毫不客气地对那个邻居直截了当地说:"对不起,我不送,请你走路去搭车吧!"

 

    "荷西,你太过分了。"那个人走了之后我羞愧地责备他。

 

    "走路对健康有益,而且这是个多嘴婆,我讨厌她,就是不送。"

 

      如果打定主意不送人倒也算了,可是万一有人病了、死了、手断了、腿跌了、太太生产了,半夜三更都会来打门,那时候的荷西,无论在梦里如何舒服,也是一跳就起床,把邻居送到医院去,不到天亮不回来。我们这一区住着的大半是老弱病残。洋房是很漂亮,亲人却一个也没有。老的北欧人退休来,年轻的太太们领着小孩子独自住着,先生们往往都在非洲上班,从不回来。

 

     家中的巧克力糖,做样子的酒,大半是邻居送给荷西的礼物。这个奇怪的人,吼叫起来声音很吓人,其实心地再好不过,他自己有时候也叫自己纸老虎。

 

   一起出门去买东西,他这也不肯要,那也不肯买。我起初以为他责任心重,又太客气;后来才发觉,他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情愿买一样贵的好的东西,也不肯要便宜货。我本想为这事生生气,后来把这种习惯转到他娶太太的事情上去想,倒觉得他是抬举了我,才把我这块好玉捡来了。挑东西都那么嫌东嫌西,娶太太他大概也花了不少心思吧!我到底是贵的,这一想,便眉开眼笑了。

 

     夫妇之间,最怕的是彼此侵略。我们说了,谁也不是谁的另一半,所以界线分明。有时兴致来了,也越界打斗、争吵一番;吵完了倒还讲义气,英雄本色,不记仇,不报仇,打完算数,下次再见。平日也一样称兄道弟,绝对不会闹到警察那儿去不好看。在我们的家庭里,"警察"就是公婆,我最怕这两个人。在他们面前,绝对安分守己,坐有坐相,站有站相,不把自己尾巴露出来。

 

    我写了前面这些流水账,再回想这短短几年的婚姻生活,很想给自己归了类,把我们放进一些婚姻的模式里去比比看跟哪一种比较相像。放来放去,觉得很羞愧,好的、传统的,我们都不是样子;坏的、贱的,也没那么差。如果说,"开放的婚姻"这个名词可以用在我们的生活里,那么我已是十分地满意了,没有什么再好的定义去追求了。

 

    夫妇之间的事情,酸甜苦辣,混淆不清,也正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这小小的天地里,也是一个满满的人生,我不会告诉你,在这片深不可测的湖水里,是不是如你表面所见的那么简单。想来你亦不会告诉我,你的那片湖水里又蕴藏着什么,个人的喜乐和哀愁,还是个人担当吧! 

 

 

专辑名称: 世间女子

 

    费时三年,网罗国际各大唱片公司精华女声,如苏格兰、希腊LYRA、挪威、意大利、苏格兰、挪威、蒙古、吉普赛、印第安、西藏、保加利亚等地。

 

曲目:

 

1 招赘歌(阿美族)

2 流浪的心(吉普赛)   

3 寻夫路上(益西卓玛电影主题曲)

4 梦幻华尔兹(苏格兰爵士民谣)  

5 喜悦之路(西藏创作曲)  

6 圣母弥撒(加勒比海圣歌)  

7 有情世界(苏格兰sky岛蓓尔语歌谣)  

8 御风的歌(挪威)

9 怀念(挪威) 

10 婚礼之歌(吐瓦)  

11 遗忘的声音(传统西葡系犹太歌谣)

12 踏上旅程(保加利亚民歌)

13 祖母的故事(印地安歌谣)

 

台湾阿美族  

 

  阿美族是台湾的一个少数民族,也是高山族中人口最多,典型的处于母系社会的一个族群。妇女往往是家庭中最重要的人物,在亲族社会中有绝对优势的地位。家中重大决定均由母亲作出,家中土地和财产均由女性去继承。结婚时采取招赘方式,即男的上门嫁给女的。男子始终处于从属地位。但是妇女的权威仅止于在家族中而已,当有重要庆典、祭祀或对外的活动时,还是由男性代表。头目也大多是男性。可是以生儿育女来说,如果头一胎生下女孩,乡亲们会大有面子,家人也会杀猪、杀牛来庆祝,母亲在家中的地位也大为提升;如果头一胎是男的,恐怕母亲还要多加把劲努力生产。生男生女待遇不一样这件事,也反映在阿美族的婚姻上,由阿美族人的部落中入赘的情况就可以看得出来,夫以妻贵的现象相当明显。因此,家中教育下一代和生活家计往往是由母亲来做主,而丈夫主要工作就是外出挣钱。养家糊口,在家中的地位男性需要靠自己来争取。

 

    阿美族人与其他高山族人一样,每一个部落都有属于自己的酋长和头目,但是阿美族的社会阶级并非相当严格,主要原因可能是每一个部落的头目并非世袭而来,而是由全体族人共同选举推出一位深孚众望和受敬重的人来担任,可以说是人人都有机会。经推选出来的头目在部落中具有相当的权威,除代表部落与其他部落来往外,部落中的任何纠纷他都有裁决权,族人也必须尊重头目的决定。然而在时代不断的进步下,现在的头目仅有象征性的地位了。另外,阿美族在传统文化的传承方面,由于没有自己的文字,跟其他的高山族一样,也是以口语相传方式传承下去,不少神话故事就在族中耆老以说故事方式告诉小朋友后流传下来。例如海中龙王就是族人出海捕鱼保佑他们满载而归的神,他们相信在冥冥之中部有先祖灵在周围保护他们。

 

    阿美族是台湾九族原住民中歌谣文化最丰富的一族。只要和阿美族人聚在一起,不必准备佳肴盛宴,毋须消费无聊的电视节目,光是唱歌跳舞就可以尽兴一整夜。

  

益西卓玛

 

导演:谢飞

主演:丹增卓嘎 拉琼 大旺堆

   仁青顿殊 巴桑 次仁多吉

 

一个藏族女人与三个男人的爱情故事;

半世纪雪域西藏历史社会的绚丽画卷;

全部藏族演员演出,首部藏语对白录音,原汁原味;

西藏高原实地拍摄,壮丽神秘风光民俗,美不胜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