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典释读---1 #
为什么一个小岛能长期主宰世界?
宋宜昌
我曾向大家推荐了三本书,有人会问:为什么是它们而不是别的?“我忙着呢,这几本书又厚又难懂,能不能写点儿导读什么的。”或者说:“它们有什么用吗?”
理由挺简单的。
它们是三本英国人写的名著:一位是哲学家和思想家(罗素),另一位是作家和思想家(威尔斯),第三位是历史学家(汤因比)。他们的祖国是英国,他们说英语写英文,英国就依托一个小海岛主宰了世界近二百年。精确点儿说,是从1756年的英法七年战争开始,到1945年二战结束,共189年。这可是实打实的“主宰”,你去问问印度人,或者老上海人,或者香港人,“英国人怎么样?”他们中的多数人会佩服得不得了,否则一个10亿人的文明古国,都独立60多年了,还拿殖民地宗主国的外语当自己的官方语言说着挺自豪的。要不然中国的上亿大中小学生,点灯熬油拚了命地攻英语考级,总有它的道理吧。
至于说二战后老美成了世界霸主,那它也是说英语并且受了英国的承传。虽然美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但对它精神上影响最大的,就是新英格兰地区的那一伙新教徒,即来自英国的清教徒。本杰明·富兰克林曾在纸上画了一条蛇,他说“蛇是美国,蛇头就是新英格兰。”
好了,我也就别绕弯子论证了。还是讲讲这几本书吧。
三本书中,最容易读的是威尔斯的《世界史纲》,他尽量从一个科学家(业余级)和进化论的角度去讲历史。他用了相当的篇幅讲地球史和生物进化史,关注的内容和时空范围超出了《史记》和《资治通鉴》。他一开始就用了全球眼光,并且把刚问世的达尔文进化论当作分析人类和历史的科学工具。这与中国传统史学朝代帝王将相本纪列传或者编年史的写法大为不同,读来引人入胜。
威尔斯不是官方史学家,汤因比到是英国政府亲授的二战官方史学家。威尔斯还是一名科幻小说作家,他丰富的想象力丝毫未受西方传统史学家,如希罗多德(古希腊),昔修底德(古希腊),李维(古罗马),吉本(英国),马基亚维利(意大利,历史政治学家)等人的约束。他注重思想创新对历史的影响,对几大宗教的创始人给予高度评价,但他又不像法国伏尔泰和卢梭的拉丁式激情似火,他偏重理性。他大量地利用当时的新知识,又梳理旧知识。他尽量让历史和新科学融合起来。当我们看到《万历十五年》,对黄仁宇的写法感到新颖时,威尔斯已经在1946年长眠于教堂的墓地中。
威尔斯思维和写作的方法,就在于把新东西和传统融合。你只要拿捏好这个比例、取向和技巧,大道也就在其中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