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好大臣难当

(2009-01-20 17:51:47)
标签:

历史

文化

人文

杂谈

分类: 汇入江河

    长河大漠--中国历史上的文韬武略

                                好大臣难当

 

                                      宋宜昌

 

      贾后招来屠灭“三杨”的藩王中,功劳最大的当属楚王司马玮和东安公司马繇(yáo),正是他们率兵冲入“三杨”府中,大开杀戒。

    功臣自然要封赏,楚王被封为卫将军,掌管禁军,就是皇宫卫队;东安公也晋爵为王,一些支持贾后的大臣和贾氏亲朋均获封赏。汝南王司马亮还被任命为丞相,配合旧臣卫瓘共同辅佐傻皇帝。

    如果这样仅仅为了平灭杨氏,政权能获得一个稳定,倒也罢了。在中国,风平浪静的朝廷和政权本来就不多。然而,杨氏一除,司马亮和卫瓘与楚王的矛盾又上升到主要地位。

    一个若大朝廷,一个若大帝国,想没有一点矛盾和冲突,包括利益分配的不均和不平衡,是根本不可能的事。然而如何解决这些矛盾和冲突,那可就学问大了。

    最好的情况是:

    有一群品行高尚的重臣,其中有几名权高位重的代表人物,特别是一两个众望所归的大臣,像汉朝的霍光和明朝的张居正,由他们来公平公正地分配权力和平衡各派矛盾。由于他们出于公心,众人心服,朝政就容易理顺。

    然而这种情形并不多见。

    许多情况是一派排挤掉另一派。

    如果只杀少数失败者,那还算好的;这种排挤酿成大屠杀也不少见。尤其是皇帝毫无主见,听之由之,最后倒霉的还是皇族自己。

    西晋八王之乱就属于最坏的一种情形。

    本来,楚王骄傲,西晋的开国重臣卫瓘预感到不妙,他出于忠于晋朝社稷的长远考虑,进宫让楚王回藩,这没什么错。然而当时都根本不存在执行这一合理建议的行政机制,贾后干政,已经错上加错,(也可能她是出于对杨太后紧逼的自卫行动,但无论如何都自卫过度,变成擅权)偏偏请来的又是如狼似虎的楚王。当楚王听说要被调离禁卫军,回到自己的藩国时,他杀心顿起,配合贾后杀掉了汝南王司马亮和卫瓘全家。

    楚王滥杀,朝野上下震恐。贾后也开始怕起来,她又找到大臣张华策划杀掉楚王,这种一有矛盾就开杀的传统,被八王之乱一世完全继承下来,直杀到西晋灭亡。

                                                                                          (未完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