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曼底公爵根据什么原则(或依据、或制度、或理念)把自己的领地治理的井井有条。据一般常识,丹麦偏居北地,雨雪如晦,泥泞阴湿,人民不开化,远离罗马这样的文明中心,甚至其文字如何(何时发明、何时推广、有何著名典籍文化)都不可考,他们从哪里来的治国之术和强国之道。要知道不列颠和法兰西那可是罗马帝国的忠实行省,那里的人们,无论平民还是贵族,文明水平都高于维京人。
一开始,我对这些疑问也百思不解。
后来,经过仔细寻找资料和分析推理,才渐渐想通。
我先把结论提出,并试着论证。
>
拜占庭帝国地图(年代不详)
维京人,或者说丹麦人,是从东罗马帝国(或叫君士坦丁堡,或称拜占庭)获得改革强国的灵感的。
自从东西罗马帝国分家之后,西罗马帝国每况愈下,而东罗马则蒸蒸日上。到公元五世纪末西罗马被游牧民族一次次蹂躏时,君士坦丁堡已经建起高大的城堡和雄伟的教堂。
不仅西欧,中欧的人知道:在罗马,除了宫殿、残垣败壁和无数无人理睬的大理石雕像之外,文明的火炬已经熄灭。在过去贵族的别墅中穿行的是牧羊人和他的羊群。
欧洲人的目光,开始盯向了横跨欧亚的伟大城市——君士坦丁堡。
君士坦丁堡,由于中国——波斯丝绸之路和印度——波斯棉布之路的兴旺,日趋重要,它不断向周边辐射出文明之光。后来连俄罗斯都选择了它创立了西里尔字母当作文字。
可以设想,沿黑海北岸第聂伯河逆流而上的商旅,在基辅和诸夫格罗德与当地交换货物,接着再北上波罗的海的里加和哥尼斯堡交换毛皮,告诉波罗的海沿岸居民与罗马城被遗弃完全不一样的故事。
于是:北欧人分陆海两支南下,一支顺陆地商路走到君士坦丁堡,另一支船队又一支船队探索大西洋-地中海-黑海航线,也到达了君士坦丁堡。尽管时间可能一两年甚至更久,但结论和报告是一样的:那里有辉煌的文明。
据史料记载,北欧人往君士坦丁堡派出一些“留学生”。他们谦恭地在东罗马帝国的宫廷和军队中任职,贪婪地学习着他们所见到听到的一切。这方面,北欧人的虔诚,不仅不亚于俄罗斯人,甚至还高于俄罗斯人。
>
当这些“留学生”回国之后,他们的民族、部落、城镇就发生了变化。
我作此判断的依据是:
公元1116年春,入侵苏格兰和英格兰的挪威国王(实际也是维京人之一)哈罗德·哈德拉达(Harold
Hardrada
公元1015年-1066年)曾在东罗马帝国的军中服役,是当时名将之一。
此资料引自J.F.C富勒《西洋世界军事史》。
据推断,到东罗马帝国“留学”的,显然不止哈德拉达一人。由此似可知,拜占庭在西罗马消亡之后,是怎样放射着文明的影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