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阿尔弗雷德大帝率领英国原住民抵抗北欧海盗的历史中,我们可以看到,共有五代撒克森君王投入了持续抵抗丹麦人战争。
他们是:①阿尔弗雷德大帝
②爱德华国王
③阿特尔斯坦国王
④埃德蒙国王
⑤埃德雷德国王
英国西部各部落的首领和贵族,心甘情愿地与这五位国王共命运,把自己的生命、领地、财富和臣民,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抗丹战争中。这近似于全民抗战,虽然还算不上全民皆兵。一个民族能做到这个份上,或早或迟就可以强悍并崛起。

温斯切特
让我们来看看其他民族在战争与和平的问题上是如何选择的。
一、波斯人选择了三位尚武的大帝,加上居鲁士的儿子冈比西斯共四位征战君王,波斯帝国由此而成。
二、罗马人一致推崇勇敢并能征惯战的执政官,从西庇阿、恺撒、庞培、安东尼到奥古斯都大帝(即屋大维)。所以罗马帝国常盛不衰。
三、古希腊诸城邦中,斯巴达人尤其善战,在温泉关之战中,以区区三百壮士竟然敢抵抗波斯几十万大军,所以后来斯巴达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战胜了富裕强大的雅典。
四、奥斯曼土耳其人(塞尔柱部落)连续七代君王均尚武善战,始成就奥斯曼大帝国。
历史就是这样,你选择狼,你就成为狼;你拒绝当狼,你就成为羊。我不想在这里探讨是羊长寿还是狼长寿,是羊活得好还是狼活得好。我只想说有些民族,把好勇斗狠当成自己的传统,为此甘愿战死也不想偷生。以色列也是这样一个民族,以它国家之小,人口之少,立足中东,却无人敢于招惹,好斗成性,却没有因斗而亡国,颇值得深思。
当然,有热爱和平,一心搞经济建设的君王,同样取得了伟大的成就,甚至在文明文化的贡献上还高于好战的君王。
但当敌人欲消灭你时,你自损武功,自贬三尺,自毁长城,甚至出现中国南宋宋高宗和秦桧杀岳飞以求和这样的千古之耻辱;以退让求和平,以金钱买和平,最后还是奴隶的命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