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一提的是:根据“北极星”A1导弹发射筒的设计经验,发射筒一般比导弹长0.5~0.7米。这样,新改进的导弹,也能装在旧发射筒内。“俄亥俄”级核潜艇也预留了很大的发射筒空间。原来,是想购置新的导弹,带新的弹头和新型的推进剂。从当时的观点看,上世纪70年代的电子工业迅猛发展,往后连小型数字计算机也能装在弹头上了。没想到集成电路的发展远快于设想,使弹头可以越作越小。

康涅狄格号(SSN-22)徽章

康涅狄格号(SSN-22)
在这点上,“斯普鲁恩斯”级导弹驱逐舰也犯了同样的错估。它的电子舱直到退役从来未装满过。
“三叉戟-Ⅰ”的重量为58吨,射程7400公里。本来已经足够了,然而老洛是必须养活的。美国公众只好由着老洛继续为“三叉戟”升级。新的“三叉戟Ⅱ”D5型弹头,比原型又长了3.5米,占满了预留的空间,重量达59吨,射程1.1万公里,除了指标意义之外,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
1981年6月18日,“俄亥俄”号试航。不久,它试射了一枚“三叉戟-Ⅰ”导弹,标志着“三叉戟”计划已经开始实现。
最近,美国军方又闹着要让“三叉戟”D5装常规弹头,简直是天大笑话。除了继续将老洛供养到底外,常规炸药的“三叉戟”,无论成本、效能、发射、运输、维护,都比巡航导弹大多了。把“俄亥俄”降格使用,就像海湾战争和系列“沙漠”行动打击萨达姆·侯赛因的潜射“战斧”和舰射“战斧”一样,完全是一种作秀。

肯塔基号(SSBN-737)徽章

肯塔基号(SSBN-737)
美国养了60余年的海军,由于没有海上敌手,几乎都只参与陆上战争。为了给海军军费以说辞,就让海军搞各种陆地打击系统。当然,也包括航母战斗群。
美国为养海军和海军武器承包商,那个大投入,外人都感到“恐怖”。
正如分析,“三叉戟-Ⅰ”即“三叉戟”C4已经陆续退役,新的D5开始服役。美国对自己在冷战中的成败得失居然一丝一毫的反省也没有,显示了帝国衰败时无节制花钱和自我迷幻的现实。
当美军在伊拉克与反抗武装拼命厮杀时,国会已拨出了5647亿美元用于战争,国内歌舞升平,那些庞大的军工企业丝毫也不替国民和政府着想,依然逼政府花钱改造D5弹头。等D5过期,再换E6、F7……,妙呀!
美国无论在哪一个领域,都在花钱上半步不退。登月要上,登火星要上,伊拉克不丢,阿富汗不丢,新航母要玩,新濒海战斗舰要玩,三叉戟的新花样也要玩,还有陆军未来作战系统,FB-22,长航时大无人机,高级卫星……这单子长长的,长长的。

肯塔基号(SSBN-737)
如果你搞过一家企业,面对入不敷出,不是增收节支,反省败招,反而更大把地花钱来粉饰破败的现实。这情景与那些老大老朽帝国的晚期症状何其相似乃尔。
我猜,任何一位美利坚帝国的反对者一定会暗笑:死花吧,再多花吧,再多上几个大项目,上帝让老美斗富吧,这就是命运,谁也难逃。
(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