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孟加拉国的珠宝和中国的收藏热(下)

(2007-02-01 13:10:27)
分类: 艺术
艺术
 

孟加拉国的珠宝和

    中国的收藏热(下)

 

宋宜昌

 

 在西方,欧洲人和非洲人很早就注意到波斯湾珍珠和孟加拉湾珍珠。腓尼基人、古希腊人、古罗马贵妇人常用它们来装饰自己。我记得法国科幻作家儒勒·凡尔纳在其名著《海底两万里》中,曾描写尼摩船长驾驶潜水艇《鹦鹉螺》号进入孟加拉湾,与当地采珠人的一段遭遇。当时尼摩船长的财富中,除了来自美洲的西班牙运宝船沉船金银外,相当大一部分就是孟加拉湾珍珠了。

 

孟加拉国的珠宝和中国的收藏热(下)

 

孟加拉国的珠宝和中国的收藏热(下)

 

 收藏于英国牛津阿什莫林博物馆的印度石雕上,表现了公元前2世纪女贵族的头上、颈上、腰上、腕上、大腿上缀满了珍珠。中国形容财富的词“金银珠宝”,金银自不待言,珠即海水珍珠(当时似无淡水珠一说),宝即玉石和其它宝石。可见珍珠地位之高。

 

孟加拉国的珠宝和中国的收藏热(下)

 

 别说中国人,那反射着太阳色彩的珍珠人见人爱。在12~14世纪阿拉伯文化鼎盛时期,散文、诗篇中充满了对妇女喜欢珍珠的描述。由于消耗量巨大,又不太懂人工养殖,我猜测波斯湾珍珠由于地理位置近,水浅,采捞方便,珍珠贝(珍珠蛤)遭到了绝杀。侥幸逃生的小珠贝产的珍珠当然质地不行。这才是“西珠不如东珠,东珠不如南珠”的珠宝行话之起源。

 

孟加拉国的珠宝和中国的收藏热(下)

 

 孟加拉国人力资源丰富,具有悠久的手工艺传统。他们的工艺水平,和西印度古吉拉特邦坎贝湾一带的手艺人一样,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准。

 信奉佛教的人,常常拿着一串串的佛珠。和尚和居士,在有节奏地诵经时,双目微合,手捻佛珠,进入了无量之境。那佛珠,我斗胆猜一下,可能在早期就是孟珠串成。然而佛家淡泊世俗,把孟珠改成石珠或其它材质的圆珠了。在敦煌的飞天佛女身上,那大串大串的珠子,想必是孟珠了。

 

孟加拉国的珠宝和中国的收藏热(下)

 

孟加拉国的珠宝和中国的收藏热(下)

 

孟加拉国的珠宝和中国的收藏热(下)

 

 孟珠与佛教有缘,是它的造化。国人近来的收藏热中,玉石、钻石、翡翠、国画、古玩、古董、邮票和火花、鼻烟壶、甚至各种自行车和古铜镜,无奇不有。然而孟珠大概不在其列。

 倒是那些老外,一到北京就直奔红桥市场,去买大串大串的中国淡水珠。

 他们是当年印度珍珠迷和阿拉伯珍珠迷的继承者。

 中国淡水珠,也许是孟珠的替代品了。

 翻此书,特记之,与众博友共探讨。

                                          

 啊!孟加拉。我的岁月里已经经历过你命运的几次变更。我清楚地记得,1965年和1971年的印巴战争。东巴基斯坦被印度肢解,中国却在一边无奈。后来,孟加拉国的开国元首穆吉布·拉赫曼遇害,中国人才不把孟加拉当成印度的属国,当成另一个布丹国。中国政府开始同孟加拉国打交道,赠给它炮艇,派出海军军官去交流。我的一位朋友正是这些军官中的一位,他讲了许多关于孟加拉国的故事。

 

孟加拉国的珠宝和中国的收藏热(下)

 

 孟加拉,躺在热带的繁星和苍穹之下,水雾茫茫,棕榈树和灌木林间溜达着水牛。沼泽遍地,闷热又潮湿,大大挤压了生命的活力,却又繁衍出更多的生命。平淡的生命却托出了星光一样灿烂的明珠。也许,正是这种情调让我对孟加拉流连……

(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