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技术·发现·幻梦 |
超级民间航天秀——
竞争X大奖的43种太空船(五)
宋宜昌
模型14 “凯斯特勒”K系列飞船
设计者:[澳大利亚]凯斯特勒航空航天公司
这是一款由火箭垂直发射带返回舱的载人飞船。设计者准备做成一个系列。澳大利亚历来置身航天潮流之外,现在也开始重视航天活动。这套设计本身并无不妥。问题在于:澳大利亚从来没有自己的大型火箭,冷不丁儿造这么一个,还要载人,安全吗?
模型15
设计者:[英国]斯塔切舍尔工业公司
该公司是一家成熟的高技术制造业公司,有过研制无人火箭的记录。从模型上看是火箭+返回舱的设计。火箭采用了较可靠的液体燃料火箭。欧洲公司永远不缺乏技术;也不太缺钱,就是缺乏一种一撒千金的冒险精神。
模型16 “诺瓦”号飞船
设计者:[英国]与“雷鸟”飞船设计者相同
它是一款小型的“雷鸟”。据说用来填补英国的无人火箭和载人飞船之间的空白地段。它的高度大约相当于“雷鸟”的2/3,只能载一个人进入太空。它是不符合X大奖的3人入太空条件的。但毕竟比英国历史上无载人航天记录要强一些。
模型17 “星座助推者”号飞船
设计者:[乌克兰]某企业
这个方案很有特点。它把助推火箭和带推进剂的飞船平行捆绑起来,有些像简化了的航天飞机。乌克兰是前苏联的一部分,从苏联航天历史中继承了许多东西。然而,现在它的经费不足,别说载人航天了,连正常的国际军费和科研费也紧巴巴的。说到底,航天事业是个烧钱的活儿。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