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止声浪,来泡茶

(2008-05-27 00:05:14)
分类: 新生活

文:兰若与晚虫

*请勿转载*

在朋友的茶社,看见他们的会员围拢在一处,泡茶的人在沉默泡,喝茶的人在沉默喝。那种气氛,令常人不适。虽能入乡随俗,但说实话,我也不适。

出得门来,一个朋友说,其实也很对。茶那么好,那么金贵,聚众来喝,若说三道四,喧哗闲聊,辜负茶味。有这些爱茶的人能够都低下眉目,来统一心神喝茶,是对泡茶的人的尊重,也是对茶的一个尊重。

 

转念间,我也随顺了这样的沉默。

也许沉默着的众人,心神未见得就统一。但沉默,总是于那行动的奉献的劳碌着的人,一个最好的回报。做不到爱语,起码做到不鸡蛋里挑骨头,也是涵养了宽容和口德。

沉默,亦是最好的养心方法,它令我们脱口而出的快感受到压抑,却给予我们反刍和回笼的机会,让我们睁大眼睛,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再看,再思索,再认识。

而喝茶的人们,如果习惯了急于表达,不如做个换位思考,不要袖手旁观了,你去泡一壶完美的无差池的茶来,看看你能不能平心静气于声浪的巅峰?

 

那句老话说的好:一个人干,十个人看,一百个人当裁判。老话尖锐,对任性指点江山的声浪,是一盆兜头凉水。老话也中肯,照见我们的轻薄唇舌。

说话总是容易的。做一点微小的,力所能及的事,却非常难。

看《德兰修女传》一书时,德兰修女曾有两句话给我同样的启发。第一句,是德兰修女受邀去做救助穷人的演讲,她走到门口时,发现门外有一个讨饭的穷人奄奄一息。她停下脚步,找来稀粥,给这个人喂饭。她告诉陪同来的人说,我不去做那个演讲了,眼下正有一个需要我服务的穷人,我没有时间。第二句,有人指责德兰修女所做一切都是杯水车薪,说造成贫穷的原因如果不根除,那么她的努力都是徒劳。修女回答这些人说,我等不及社会完善了,我现在只能做救正在起的火,而非讨论火灾的原因。那些事情让社会学家去干吧!

德兰修女总是在行动,她很少把时间浪费在做选择题上,她把人道放在第一位,然后以此为基准,立即去做,雷厉风行。

她的行动力,让人看到就是这样一杯水,比千万口唾沫,对于熊熊燃烧,毕剥作响的火势来说,更有价值。

 

在《佛说箭喻经》里,也有这样一段经文:

“犹若有人身中毒箭。彼亲属慈愍之。欲令安隐。欲饶益之。求索除毒箭师。于是彼人作是念。我不除箭。要知彼人己姓是字是像是。若长若短若中。若黑若白。若刹利姓。若婆罗门姓。若居士姓。若工师姓。若东方南方西方北方谁以箭中我。我不除毒箭。要当知彼弓。为是萨罗木。为是多罗木。为是翅罗鸯掘梨木。我不除毒箭。要当知彼筋。若牛筋。若羊筋。若牦牛筋。而用缠彼弓。我不除毒箭。要知彼弓弝为白骨耶。为黑漆耶。为赤漆耶。我不除毒箭。我要当知彼弓弦。为牛筋羊筋牦牛筋耶。我不除毒箭。要当知彼箭。为是舍罗木。为是竹耶。为是罗蛾梨木耶。我不除毒箭。要当知彼箭筋。为是牛筋羊筋牦牛筋耶。而用缠箭耶。我不除毒箭。要当知彼毛羽。是孔雀耶。为是鸧鹤耶。为是鹫耶。取彼翅用作羽。我不除毒箭。要当知彼铁。为是婆蹉耶。为是婆罗耶。为是那罗耶。为是伽罗鞞耶。我不除毒箭。要当知彼铁师。姓是字是像是。若长若短若中。若黑若白。若在东方若南方若西方若北方。彼人亦不能知。”

经文在后是重复一个意思,就是中箭之人已中箭,这个时候去追究箭的材质,射箭的力度,有此毒的成因,射箭的仇人,于当下都是无济于事的。中了箭,现在唯一能做的,该做的,就是拔箭,上药,养伤。

 

不在外围费口舌,只于创口下功夫。着急发言的,要看时节,看目今当务之急,那其他的深究,请留待秋后。

 

而那比较评判的习气,张口妄语的习气,在我们喝茶的此时,做人的此时,救急的此时,都被照见,五蕴皆不空,是非仍颠倒。善可以分大小吗?布施可以分多少吗?随喜可以分人我吗?

且止声浪,沉默观心。眼睛长出来,不是只为了看别人,而是为了看内心。秤杆造出来,不仅仅是为了衡量他物,更是为了求得自身平衡。所有强加给别人的是非,只是强加,或造成伤害,或令其更加投机,因为是被误会或是被强加,一切不是自然。

要给良心一个反应的空间,要鼓励所有的人,不要随意地审判。试想,如果审判的起因不公正,而不公正被声浪放大,那么分散精力,误解他人,貌似舆论监督的言行,就是善心被散心利用,泥与沙一起崩塌。妄语是容易的,而实干却何其艰难!冷静一些,审视多于审判,思考多于盲从吧。

再想想那些绵薄的奉献,有谁可以说,他们不是付出了他们的最大值?在布施的人,都是带着最亮的光,不要拿世俗的标准来玷污那满满的一颗心吧。

莫笑话精卫填海的微小之力,勿藐视愚公移山的笨拙之心,他们都是磨杵的人,他们在做,在衔石流汗,他们成为我们人类的传奇。而笑话的那人,藐视的那人,他们发表意见,传播轻慢,他们也曾在历史上活过,但他们只能归为泡沫。

 

我们读诵《普贤菩萨行愿品》,看见菩萨的十大愿心。众生界不尽,众生业不尽,众生烦恼不尽,菩萨行愿也将不尽。试想一下,这境界,这业力,这无边的烦恼,在我们身上,可有尽头?而那菩萨竟然就是不舍,就是要作为,就是要施救。

永不厌弃,常怀宽恕。悲心引领迷途的羔羊,慈念鼓舞实践小善的众生。

我们平日里学佛,可不是要学这些美好的品格?

我们的本分,不是看客,是实干家。来吧,实干,哪怕是微小的善,让那小善累积起来,成为善的大事件;让小爱献出来,成为爱的汪洋。

 

茶汤氤氲,且止声浪。好自善待,锻炼心肠。

对那辛苦有随喜,对那布施有感恩,对那纰漏怀宽忍,对那过错有担待。我们是茶人,便要做的更完美;我们是茶客,便要懂得沉默、鼓励,慎护口业,慎护心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这些天
后一篇:走到雷音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