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克福小镇——德国城市世界文化遗产游24

标签:
杂谈 |
分类: 旅游 |
2025年5月6日傍晚,天空湛蓝。
这是德国旅游的最后一天,也是内容最为丰富的一天。上午在斯图加特参观奔驰汽车博物馆,中午在海德堡游览河边又上山,下午到达法兰克福罗马广场,又是购物又是观光。不能说是高效,只能说是真正的跑马观花。跟团游就是这个节奏。没有十全十美。
当晚入住法兰克福郊外一个小镇的酒店。具体方位我也是蒙头转向。

安顿好一切时间还早,太阳高高挂在半空中,怎么能荒废这大好时光。一个人走出了酒店,返身拍了张照片,免得回来找不到。酒店周边就是居民区,都是些小别墅。虽然家家院子都打理得整洁干净,但是看不到人,没有生气。终于等来了一对父女,父亲带着女儿出来骑车,不对是开车。
街路很简单,只有一条主路,两侧有一些小路,走进去就是小院和别墅。沿着主路走了不远看到两位团友。说是前边有一个教堂。

一边走一边观赏风光。这些造型各异的小别墅,与国内小区内成排的,建筑风格整齐划一,统一样式的房子相比真是各具特色,风格迥异,争相媲美……

房子转角处的塑像生动又亲切。如同中国传统陶器上的花纹,与功用无关。但是确表现了房屋主人的审美需求和价值判断。人们在生活中衡量事物的标准,如果仅仅以有用和无用作为尺度,那么生活该是多么的无趣和乏味。正是那些看似无用风花雪月,才满足了人们精神上的意义感和情感上的需求。


一边走一边观赏风光。这些造型各异的小别墅,与国内小区内成排的,建筑风格整齐划一,统一样式的房子相比真是各具特色,风格迥异,争相媲美……

房子转角处的塑像生动又亲切。如同中国传统陶器上的花纹,与功用无关。但是确表现了房屋主人的审美需求和价值判断。人们在生活中衡量事物的标准,如果仅仅以有用和无用作为尺度,那么生活该是多么的无趣和乏味。正是那些看似无用风花雪月,才满足了人们精神上的意义感和情感上的需求。

纯静透明蓝天下的房子,显得那么纯洁、隽美。天空、房子、汽车、地面,都是那么干净、清爽,纤尘不染。

终于看到了教堂,一个小巧、精致,但是功能齐全的教堂。这一带人们精神的圣地,情感寄托所在。

这个教堂应该只是满足当地居民信仰的场所。所以平时是不开放的。我只是绕着它转了一圈。


教堂周边就是居民区。在这里发现了一个大铜钟,上面的年代——1022,让我很感慨。也许这就是小镇的历史起点吧。

除了这口大钟,另外一个吸引我目光的就是每家每户的窗子。曾经有人说窗子就是房子的眼睛。真是啊,看看这些眼睛有多么好看。

蝴蝶兰在轻纱曼舞的背景下绽放。它的花期长,颜色多,是普遍受人们喜欢的花卉品种。
窗子透着光,给里边的人带来光明并看到外边的风景;让外边的人看到主人的品味对生活的热爱。
每一扇窗子里露出的都是情调、品味,体现的是人的风格和追求。虽然都是一所房子,但每扇窗子的窗帘都是不同的,这一点与国内大不相同,我们追求的是统一,是物的统一,也是人的统一。可是人家追求的是不同,是个性,是百花齐放。
这一刻,我产生了回到家里就把家里的窗帘统统都换一遍的冲动。
这一个个小小的院子在夕阳的照射下,迸发出美、希望和追求的力量。虽然这里的生活与我无关,但是这种生活的态度真让人感动。活着,就应该这样——认真、热情、刻意、创造,有追求、有期待、有愿望。



看看这颗造型独特的树,我们的造型是盆栽,在房子里。这里是在院子里。



看看这个墙的质感,大体能够感受出主人的用心。

庭院深深,美景依依……这一切都是房屋主人亲自打理的结果,看得出他们对家庭的爱,对亲人的关切。



孩子们的玩具……


这里的房子并不大,但是院子都很大。每户人家的距离也相对较远,每家也都有自己的院墙,虽然不高,但是边界清晰。这让我想到,怪不得说外国人注重家庭,重视亲情。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人与人的关系比较远,情感上的边界感也强。如果家人之间不能和睦相处,一定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有点烦心事,如何化解呢?这点与我们不同。国人喜欢相聚,喜欢八卦,喝了一顿酒,就都变成了朋友。一家的事也是众人的事。好处就是不乏倾诉的对象。打开门随时都能找到交流的朋友。所以经常能看到那些与朋友的关系比与家人的关系还好的人!



在这条小街上,我慢慢地走、默默地看,静静地想:这里的生活色彩斑斓,像花一样。这缘于有爱、缘于用心、缘于创造、缘于投入。这美好的生活是自己营造的。人们想过什么样的生活都要靠自己努力。在每一段关系里,不关注、不重视、不经营、不努力,都不会有好的结果。不管身在哪里,不管有什么样的条件,只要有爱心,即使在穷乡辟壤,也能把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日暮时分,沿着这条小镇的主路,回到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