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姆与他的《月亮与六便士》

标签:
杂谈 |
分类: 读书笔记 |
毛姆,一个知道但并不熟悉的作家。《月亮与六便士》是他的代表著。
期中,认真拜读了毛姆《月亮与六便士》,很快被故事的情节吸引,并在林林总总的琐事中快速读完。掩卷而思,不得不佩服作家是一个讲故事的高手。一个家庭、一群人的命运在他的笔下,曲折婉转、跌宕起伏、引人入局,又让人心灵震撼、无尽思索……
毛姆是一个高产作家,在英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获得过多次文学奖。《月亮与六便士》通过人物命运和情节深入地刻画了人性,在一个绝大多数人视为另类的人物身上,点点滴滴地描绘出众人身上的共性——这便是对理想的不懈追求。这个人们眼中的疯子,背弃家庭的负心汉,在理想面前奄奄一息,活的如此落魄,却又如此美好。读了他的故事。人们才突然发现,潦倒与伟大,卑微与善良,仇恨与热爱,原来可以这样毫不排斥地共存于一颗心中。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人何尝不是只能偶尔抬头胆怯地看一眼月亮,又继续低头追逐赖以温饱的六便士呢?
原文摘要:
要使灵魂升华,一个人每天就得做两件他不喜欢做的事。
良心是一个人心灵的卫士,他是为维护整个社会的运行而制定出的一套规则。良心是我们所有人心中的卫兵,他担负着监督我们的使命,不让我们做出违法的事情。他是暗中侦查的警探,被安插在我们心灵深处的堡垒中。由于大家总是太过重视旁人的意见,太过惧怕来自旁人的责难,其结果便是在敌人面前敞开大门。于是他就立即展开监视,为了维护主人的利益,保持高度的警觉。只要哪个人有半点想要脱离大众步伐的意思,他就严厉的指责他。他迫使所有人将社会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他是牢固的将个人捆缚于整体的一条纽带,人们说服自己相信某种利益要高于个人利益,是自己心甘情愿的为这种利益效劳。
平庸与伟大,恶毒和善良,痛恨和喜爱,可以共存在一个人的心灵里,而且相互间毫不排斥。
有人说,苦难可以使人变得高贵,但这话说的其实不对,使人做出高尚之举的通常是幸福和洋洋自得。苦难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只会使人心胸更狭窄,报复心更强。
如果在爱情里还会想到自尊,那只能说明你最爱的始终是自己。
也许我们意识不到,事实上我们很重视别人是否看重我们的意见,以及我们对于他人的影响力。如果一个人重视我们对他的看法,我们就自鸣得意。反之,如果他对我们的看法置之不理,我们就憎恶他。我想这是对人的自尊最严重的伤害。
生活里的一切事情都要和别人产生联系。你想只为自己孤独的生活,但这种想法是非常荒唐的。早晚有一天你要生病,你会老去,那时你便不得不爬着回到人群里。
一个人在人际交往中,往往只希望你看到他希望大家看到的样子。若想要真正了解他,只能通过他无意识的小动作和瞬间掠过他脸上的表情来判断。有时时间一久,人们又伪装的太逼真,他们就真成了伪装出来的那个人。可是他在自己书写的书,画的画中,都会毫无防备的展露出真我来。
为了使自己从属于一个不同的环境,人们往往不得不改变自己的习惯,结果反而使自己的性格扭曲了。
每个人都孤独地生活在这世上,大家都被囚禁在各自的铁塔中,只能通过一些符号向他人表达自己,但是这些符号不具备共同价值,所以他们的意义是模糊不定的。……所以我们只得孤独地行进,虽然身体间相互触碰。心却离得很远,因而竟无法了解别人,也不能被别人了解。
……………………
初读作家的这些语言觉得犀利而又精辟,反复再读才能觉出对如今生活的意义。这便是一个好作家表现出的前瞻性。因为他揭示的是人性中最本质最深刻的道理,不管时代如何变化,这些人性中最幽暗、最深入骨髓的东西是不会改变的。不管什么人心中都有一个自己期待和理想,但是由于生活在窠臼中,又有各种压力,只能苟且地活在零碎的六便士中,偶尔抬起头看一眼天上的月亮。各种社会的发展也是如此,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与群体的关系永远都是人们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这也是一个社会制订公共政策的出发点。
后一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悠悠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