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钢琴
(2022-10-21 08:52:20)分类: 记录 |
我与钢琴的渊源很长很长。
那是在我五六岁还在幼儿园的时候,因为我手指细长,母亲和幼儿园的老师说,能不能教我弹弹钢琴,看看我有没有这方面的爱好和天赋。之后的一天,在小朋友都坐在小凳子上跟老师学唱歌之后,老师把我叫到前面,抱起来坐在她的膝头,让我跟着她在钢琴的黑白键上弹了几下。我当时记得的不是第一次弹钢琴的那种新奇和快乐,而是下边坐着的小朋友看着我异样、惊诧的目光。仿佛我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物种,不是和他们坐在一起,而是坐在老师的腿上。心里很不自然,很忐忑,还有一些不好意思——我现在都想不出为什么那么小的我就会有那种感觉,那么在意别人看我的目光。
后来老师对我母亲说,我不喜欢弹钢琴,不愿意学,母亲也就放弃了。再与钢琴的接触是30年以后,我自己的女儿开始学钢琴。那是一段让我和女儿都不愉快的经历。我当时给她选是长影乐团的一位钢琴家。路途遥远,我骑着一辆26型的自行车带着女儿,每当上坡用尽全身力气都踩不动,车子几乎停地上,只能让她下来一起走。记得一次下大雪乘有轨电车,到站都挤不下来……那位老师水平高,又十分严厉、尽责,每次去上钢琴课,女儿经常是无法通过她严格的考核。我和女儿一起挨批。所以每次从老师家出来,娘俩情绪非常低沉,女儿委曲、我生气。学钢琴的积极性越来越差。
那是我的人生转折时期,生活的变故让我无暇顾及女儿兴趣爱好的培养。在与女儿还要不要学钢琴的一次谈话之后,最终我们两个决定放弃了学钢琴。
又是30 年。因为在学校听课、因为知道弹钢琴可以预防阿尔茨海默症,自学钢琴的路在60年之后又重新开启。在手机上买了一门教钢琴的课程,可以无限次的听,无限次的看,又买了乐谱。最大的工程是花了两千多元把家乡女儿当年的钢琴——那架女儿作外贸的舅舅从俄罗斯买回来的钢琴,曾经几次要处理又没有处理掉的钢琴——运了过来。就这样,一个连五线谱都不识的人,一边自己学着五线谱,一边开始笨拙地用完全不好使的手指,开始弹60年前就接触过的黑白键。
记忆力不好是最大的困难,小蝌蚪在五条线上的位置与对应的音符永远记不住,一个知识点看了无数次才能留下点印象。手指不灵活是最大的障碍,这双干什么活都不愁的手在琴键上就是不听使唤,不是一起抬起来、就是一齐落下去,左右手更是不好好配合,好像总是故意互相找别扭……烦恼、沮丧,灰心丧气;怨恨、嘲笑,望琴兴叹……
好不容易笨科科地弹成一首曲子,三天不弹就都忘掉了。放假出去一个月,回来打开琴盖,好像什么都想不起来,陌生得仿佛回到60年前坐在老师膝头上的那个时候……对自己失望的情绪湮没了我,还要学下去吗?有这个时间还不如去做一些我喜欢的运动,比如游泳、打乒乓球、甚至是在运动场快步走路……
想到这里突然有了一种新的感悟,既然每天能拿出一个小时的时间,为了锻炼身体游泳、打乒乓球、在操场上走路,那么练习钢琴,不也是一种锻炼吗!学钢琴并不想成为什么音乐家,只不过是为了让自己的大脑保持健康,这实际上是一种防御老年痴呆的手段和方法。游泳、打乒乓球都是进行了多年的运动,并没有什么长足的进步和提高,但仍然是乐此不疲,高高兴兴地投入,那么对弹琴也把它当成一种大脑的保健操好了,只要每天能坚持活动手指一小时,就已经达到目的了。没有必要因为自己进步慢而怀疑自己的记忆力和能力,弹琴不是要成为音乐家,而是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毅力,能听到自己弹出来的音乐——虽然并不连贯、时断时续——也很高兴、很陶醉。
从此进入了早健脑、晚健身、夜健心的循环,期待自己能保持身心健康,不要成为负担——家人的负担、社会的负担、国家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