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上午,平时不太关注体育比赛的我,第一次去朝阳公园看了场沙滩排球决赛(美国队对巴西队)。
我的观赏目标,倒不是球赛的精彩,而是现场“会议营销”氛围的营造。
我觉得,这场比赛的“会议营销”做的非常好,整个赛事通过从场外到场内,从颜色、声音、动作等一系列氛围的营造,自然地把即使平时很理性的观众也带到了疯狂之中,整个会场内的观众全都“晕”在了营销中,烈日炎炎下,人人看的汗流浃背,脸晒得通红,可还是那么兴高采烈(上图中,我身后的两个老外,干脆从一开始就光起了膀子),从而实实在在地完成了它所期望的“晕”营销效果。
我想,如果一个企业的会议营销,能够让现场顾客晒这么长时间,热到这种程度,还能发自内心地如此开心,那么他的现场销售业绩一定会很不错,而如果一个企业的老板,平时让员工工作时晒这么长时间,热到这种程度,员工还会发自内心地如此开心,那么他的企业文化也一定做的更棒。
因此,我觉得,无论是城市,还是企业,在做会议营销时,都应从中学习。
现将这场球赛“眩晕”营销的可取之处总结如下:
一、入场前,先以颜色和声音为观众洗脑
1.“声色”洗脑,在路上就已经开始

这场沙滩排球“会议营销”,其实从观众入场前就已经开始了……
入场前,在从公园门口通往赛场的路上,到处都是刺眼的色彩,连地面也不例外。加之一路上到处都能听到激动人心的音乐,使人自然地有一种兴奋,要加快步伐往球场赶。

2.赛场门口,“声色”刺激加温升级
我到赛场门口时,比赛已经开始一会了,门口有零零星星的晚到的观众陆续进场。这些晚到的人,几乎每个人,都被赛场门口刺眼的色彩,和场内传出的激动人心的强劲音乐和一浪高过一浪的观众助威声,催得更加步屡匆匆,急步入场。
二、入场后,以产品、声音、颜色、行为强力围攻
1.有一个好产品
这场球赛的好产品就是,世界顶级球队美国队和巴西队的冠亚军决赛,本身就有看点,自然就有观众。
2.有一个好背书
奥运会是世界最重要的赛事,是最好的体育品牌背书,本身就万众瞩目。
3.利用声音围攻
场内播放的多是强劲的现代英语声乐,播音员一口亢奋流利的英语,极具煽情和挑逗。
每到关键时刻,播音员就会把球迷们煽动起来,使球迷们不由自主地狂热地用英语(或学着用英语)为球员喊着“加油”,完全被“晕”在了激动的声潮中。如果有谁不跟着起立或不喊加油,甚至会感到自己很不随群。
其实,其中有的人很可能并不懂沙滩排球,甚至会有个别人看了好长时间,连哪两个队在比赛也没弄清(我也是直到看到一群外国人高举美国国旗呐喊助威时,才明白是美国队在比赛的)。因为,全场主持一直用的是英语,直到快结束时才说了几句汉语,而其中听不懂英语的不乏其人,这从他们不会用英语喊“加油”的表现中就能看的出来。
4.利用颜色围攻

场内,各国国旗,迎风招展,各观众区座位颜色也分片设计,主色调多是大红大蓝大黄,颜色之间形成极大反差,十分抢眼,在感观上就把人们的情绪挑逗了起来。
5.利用美女围攻
每到运动员稍息期间,两旁20多位早已按捺不住的美女排球宝贝,就会小跑登场,一段强劲的现代劲舞狂舞,舞得人群更加激奋。这些美女身材高挑,个头相当,肤色黝黑(好象是有意晒出来的健康之黑),给人青春、健康、美丽的完美感受。
6.利用媒体围攻

颁奖时,几10架媒体“大炮”瞄准奖台。

看台上,也有“高炮”在“轰炸”。
这里集中了全球几乎所有体育媒体及其他媒体的目光,此外,在场的观众中,估计至少80%以上都带有个人照像机或摄像机,只要谁现场着装、声音、表现等出彩,就极有可能进入某个媒体或个人小媒体的公共视线。
在这里,每个人都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每个人都有“一夜成名”的可能。
在这样一个自我表现能够随时被公众关注的环境下,普通人的自我表现欲自然就会膨胀,平时张扬的人会不由自主地更加张扬,即使平时十分低调的人,也会在整个环境影响下,不由自主地变得比平时冲动。
……
通过这一系列的“声、色、行”聚焦攻击,观众自然就会在不自不觉中就范,整场比赛自然也就沉寝在了“眩晕”的海洋中。
其实,会议营销,要的就是这种效果。
奥运“眩晕”营销,值得企业营销人学习和参考!
相关连接:
中国营销传播网
http://www.emkt.com.cn/cgi-bin/author.cgi?author=%D5%C5%B5%C0%BF%FC
博锐管理网
http://www.boraid.com/darticle3/subneta.asp?id=1485
百度
http://www.baidu.com/s?lm=0&si=&rn=10&tn=8c8c_pg&ie=gb2312&ct=0&wd=%D5%C5%B5%C0%BF%FC&pn=0&ver=0&cl=3
加载中,请稍候......